張云紅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對教師的需求也不斷上升。英語師資的需求尤為突出,很多高校幾乎每年都要補充英語老師,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師職業隊伍不斷壯大。與以往相比,這批青年英語老師年齡相對小,學歷高,知識結構系統化,學科知識扎實,能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然而,正如任何職業拓展都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這批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體現出了自身的特征和困境。
在新世紀,我國在英語教育領域開展全面的課程改革,呼喚一支具有時代特征的高素質英語教師隊伍。因此,應審視和思考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此類問題與矛盾,以尋求解決問題之道,促進我國地方高校英語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二、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文秋芳、任慶梅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趨勢、特點/問題與對策》中把近十年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的文獻分為兩個階段:起步階段(1999—2004年)與發展階段(2005—2009年)。總體發展趨勢可概括為論文數量增加迅速,但非實證研究仍占主導地位。該領域的研究存在四個主要問題:(1)實證研究嚴重不足;(2)脫離課堂教學;(3)與一線教師需求脫節;(4)教師與研究者的關系不平等。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檢視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和實際情況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目前我國高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高恒亮(2010)認為目前我國高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缺乏專業發展權。高校教師一般在百忙中擠出寶貴時間“進修”,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進修”往往與真正意義的“專業發展”相去甚遠。唯學歷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的盛行使得教師看似在發展專業,實則學非所需,學非所愿,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所以實質上也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權的侵犯。(2)缺乏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和專業發展規劃。地方性高校教師自身的壓力與省會城市高校教師相比,自然小得多,大部分老師安于現狀,普遍存在缺乏內在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只注重學歷、學位的提高,在年輕教師群體中這一現象更為嚴重。(3)教師個體差異明顯,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在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群體中,存在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有些教師雖然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文化科學知識,但教育基礎知識缺乏。(4)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嚴重失調,教師專業發展呈現片面性。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和科研能力齊頭并進。但在許多地方高校的教師隊伍中,有的教學型教師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型教師基本脫離本科教學,出現了教學科研兩極分化的趨勢,尤其是青年教師這個群體,科研能力還比較弱,急需加強學習與提高。
2.地方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存在的現實問題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英語師資及專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具體情況如下:(1)師資數量還不足,尤其是博士師資缺乏。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處于二三線城市,有些甚至在革命老區,引進英語專業的博士存在一定的難度,這類博士一般寧愿選擇留在省會城市的高校任教,而博士的缺乏壓抑了地方高校科研意識的積極性。(2)近年來雖然新補充的師資結構較平衡,尤其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結構趨向合理,但骨干英語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還很缺乏,地方高校近年來新補充的都是碩士畢業的年輕英語老師,他們大部分剛從學校畢業,沒有實際的教學經驗,各方面還剛處在起步階段。(3)待遇一般,工作量過大,課件制作費時費力等問題。在大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由于同時承擔了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課程,他們每周上課有的甚至超過20節,身心俱疲,無心搞科研,因此科研意識薄弱。夏紀梅(2002)在對476名在職大學英語教師英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狀與進修情況的調查中發現,沒有學過應用語言學或二語習得理論者、沒有看過TEFL專業著作者達30%—40%;自覺定期閱讀國外英語教學研究學術期刊的人只有30%左右。不少學者指出,外語教師理論意識淡薄,課堂教學缺乏理論指導,將極大制約我國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束定芳等,2004;戴煒棟,2001;王守仁,2009)。周燕(2005)對我國高校外語教師在科研方面面臨的諸多困惑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沒有時間,不太會做,學校壓力很大。夏紀梅還提到,不少教師在理念上對科研對于教學的指導意義存在懷疑,對會搞科研的老師的教學能力存在質疑,對所發表的科研文章的原創性和真實性缺乏信心,這些觀念上的問題和客觀實際的困難結合,使得很多教師對科研選擇了漠視或退縮的態度。這種意識在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當中普遍存在,地方高校講師以下英語教師在科研上業績寥寥無幾。(4)進修資源不足,培訓有待加強。我國不少高校,無論是英語專業還是大學英語的教師,出國進修的機會都少之又少。在地方高校,由于分配下來的出國的指標本身就少,普通英語教師出國機會幾乎為零;教師申請國內進、在職就讀學位或脫產進修等也受到學校各種政策、條件的限制。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8年對全國230所院校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2005—2008年每個高校參加國內專門培訓的大學英語教師人數平均7人次/年;出席國內學術會議人數平均6人次/年;出國接受培訓或到國外工作、學習人數平均4人次/年,這遠遠無法滿足大學英語教師強烈的專業發展需求。(王淑雯,2010)(5)高校師資隊伍結構與高校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水平三者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目前,每年都有外語專業碩士生進入高校任教,其專業主攻方向大相徑庭。這使得外語教師的師資結構多樣化,外語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孤立起來,外語教師個體如何在教學的同時,發展和研究自己的主攻方向,從而使專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因此,各地方高校英語教師專業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地方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1.專業發展主觀意志
英語教師的主觀意志是教師持續發展的一個思想前提,客觀條件是否成熟也將對教師專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海鶯,2011)實踐工作中的教師主體性缺席根源在于理論研究對教師主體的忽視,即研究者“很少把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作為一個獨立的影響因素予以考慮,沒有探討教師自覺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責任問題,也沒有探討教師自覺對后續專業發展會有多大作用”。忽視教師的自我成長意識,使得青年教師以一種依賴性人格出現在專業發展中,缺乏自我設計、自我追求與自我指導,不利于教師專業情感的培養及專業后續發展。就英語教師攻讀博士學位而言,較之其他學科,其難度是很大的。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博士點少之又少,導師數量及所帶學生名額極其有限,很難滿足眾多高校英語教師繼續深造的訴求。(秦云,2011)除通過攻讀博士來發展專業的主觀意志外,英語教師還應有課堂外自主學習的主觀意志,而不是僅僅圍繞教材轉,知識的積累是自己長期學習的一個積淀。英語是一種語言,更加需要在平時積累,青年英語教師需要專業理論知識積累、日常閱讀的積累和教學經驗積累,以不斷擴大知識面,這就要求地方高校英語教師首先要有發展專業的主觀意志。
2.終身學習的學習精神
作為語言類的、文學類的專業,英語要使本專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內外各大語言學家、文學家之所以成為大家,跟他們自身不斷追求、進取的精神息息相關。而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平日里大量閱讀。英語的學習跟漢語學習一樣,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潛移默化到了頭腦中了。學習者在使用時就能脫口而出,信手拈來了。地方高校科研氛圍不濃,如青年英語教師能長期保持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熱情,那將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3.教學合作途徑
在校本環境下,地方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同伴觀摩和教學反思這三個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合作途徑,發揮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協同完成教學實踐,促進專業發展。首先,集體備課本身就是一種集思廣益的方式,可以通過三種模式進行,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從三個方面考慮備好課。其次,同伴觀摩(peer observation)指“以坦誠、關注的態度出現在另一位老師的課堂上,以專業發展(而不是監督或評估)為目的,觀摩和傾聽課堂互動的行為”。(Bailey K,Curtis A,Nunan D,2001)。第一種方式是教師自己事先了解自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或想要提高的方面,然后帶著問題進入其他教師的教學課堂,通過觀察和收集記錄重要的課堂資料,獲得教學啟發,增強對教學實踐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學設計的理解。第二種方式是邀請其他教師進入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記錄。(王淑雯,2010)最后,教學反思即是對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和專業發展方向的認真思考,Richards和 Nunan認為沒有經過反思的教學經驗遠不能滿足教師的專業成長,而教學反思能給教師的專業化自主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促使教師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水平不斷進步并最終獲得專業發展。
4.引進本專業博士
建立一支具有“博士學歷結構、合理的職務結構、多元的學緣結構、相融的學科結構”的教師隊伍是國內高校,尤其是當前各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地方高校如果能以博士帶動碩士,教授帶動講師進行科研活動,將會大大地促進地方高校專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在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的博士少之又少,如果能引進本專業的博士,英語專業的發展就將會有另一番景象。
四、結語
地方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本文對其現狀進行了研究,首先綜述了在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發展面臨的現狀,進而提出了地方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發展專業的四點對策,旨在促進地方高校英語教師,尤其是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并提高高校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2]束定芳,張逸崗.從一項調查看教材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外語界,2004,(2).
[3]周燕.英語教師培訓亟待加強.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4]周燕.高校外語教師發展需求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
[5]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師的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狀與進修情況調查結果報告.外語界,2002,(5).
[6]王海嘯.大學英語教師與教學情況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9,(4):6-13.
[7]海鶯.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三位一體”平臺建設研究[J].教師發展,2011,(1):72.
[8]秦云.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1).
[9]Bailey K.Curtis A.,Nunan D..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Boston:Heinle&Heinle,2001.
[10]王淑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11-112.
[11]Richards J.,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