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云霞
語文憑借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潤著孩子的心田。“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語文姹紫嫣紅、春意盎然,教師要引領孩子步入“園林”,讓孩子去感受、揣摩、體驗、感悟,與課文對話,與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樣的語文課才算是一節好課呢?一句話,就是要把課上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得到一些實惠……
可時下,經常聽到這樣的語文課:孩子的課文還沒讀上幾遍,教師便開講起來。或教師自己“唱獨角戲”,或任由孩子“東拉西扯”,或多媒體“一灌到底”,或師生“才藝展示”……一堂課,真可謂“熱熱鬧鬧”,可學生又有何所得呢?因此,要想實現有效語文課堂,就要把課上得樸實一些,把課文讀到孩子的心里,把訓練練到孩子的心里。
一、須心中有數、目中有人
“心中有數”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價值取向又要開掘教材蘊藏的資源,使得教學內容豐富起來。在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找秋天》時,可打破教材這本“圣經”,不囿于課本上提供這幅圖畫,創造性地“用教材教”。課前讓孩子走出教室,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尋找秋天。課堂上引導孩子通過目睹、耳聞、鼻嗅、口嘗去感受秋天。利用多媒體手段,引領孩子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欣賞田野的秋天,啟發孩子感悟秋是美麗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豐收的……這樣把握教材上起課來才能揮灑自如。“目中有人”是指教師從孩子的“學”出發。在《找秋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思考孩子想學到什么,會怎么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助解決。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并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成為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成為師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二、須創設情境、生發情感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于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想象,步入情境。一節好的語文課,一個“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在教學《雨點》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課文的情境,啟發孩子想象:“多么平靜的小池塘啊!小雨點睡得多香呀,它正做著一個甜蜜的夢呢!它夢到了什么?”……喚起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啟動情感。“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師要充分利用文章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語言所抒發的情感溢出紙面。如何讓孩子進入“以我觀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教師要調動孩子全身的感覺器官,讓孩子進入角色。在精美的動畫中,在優美的音樂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跳起來,眉飛色舞、歡呼雀躍,仿佛覺得自己就是小雨點,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覺,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興奮地奔跑,在海洋里盡情地跳躍。
三、須熟讀精思、涵泳體悟
要上好一節語文課,須引領孩子與課文“對話”。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節中要認真指導孩子讀通課文,“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孩子課文不讀好,教師決不開始講。其次,熟讀精思,領悟話題。“總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領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選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精彩語段等有價值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與古人怎么朝夕相處、情感交流呢?當然是通過“設身處地”地品讀體驗,切己體察,含英咀華,自主領悟話題的外延和內涵,產生個性化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把孩子置于課文中“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浡興。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視書為水,全身心地投入,卻不能過急過快,須“潤”、“溉”適中。再次,研讀探究,多元解讀。語文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使孩子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換,進而運用個性的言語表達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入“于是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的境地,達到“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四、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
語言文字是工具,不練難以深刻理解,不練難以熟練運用。但是,有些教師迷醉于“花樣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題海戰術,孩子上起課來“真沒勁”。要上好一節語文課,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一句話,就是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黃山奇松》是一篇很好的習作范文,我引導孩子品讀課文以后,展示黃山“怪石”的圖片:“我們不僅要學會感受美,而且要像作者一樣去創造美。黃山四絕中的‘怪石也別有情趣,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塊怪石,用你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讓這美麗的石頭動起來、活起來!”孩子稍作準備便妙語連珠:“我想介紹‘仙人指路,所謂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黃山松還要高,‘仙人手拿拂塵,嘴角還帶著微笑,手指著西方,好像在給游客指路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天鵝孵蛋。‘天鵝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懸崖上,孵著天鵝蛋,它仰望藍藍的天空,心想:什么時候,我的天鵝寶寶們才能出世呢?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讓孩子看一看這美麗的黃山風光呀!”……
劉勰說:“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逐物實難,憑性良易。”的確,人生有盡,知識無涯,在有限的人生里,去窮盡萬物之奧妙真是太難了,還是憑著天性,順乎自然去做吧。語文呼喚本色,本色即是樸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才會使語文之樹根深葉茂、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