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欣
漢字的造型獨特優美,漢字的內涵極富魅力,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在漢字教育中,教師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
一、從激趣入手
1.編字謎、兒歌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或兒歌,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這些字謎、兒歌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饒有興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所喜聞樂見。比如,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后,學習興趣就會變得很濃厚。
2.隨文識字,因字施教。
每一課的生字都各有特點,在備課中對每一個生字的教學都有總體設計。哪些字要突出字形教學,哪些字要突出字義教學,哪些字要注重字音教學,在指導書寫時要強調什么。對于易混、易錯筆畫的字則采取強化刺激點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聯想,根據字的具體形狀記憶字形。
3.寫字教學作為識字教學的關鍵環節,以寫促識,鞏固識字。
為了指導學生把字寫好,在教學實踐中可將寫字分為五個步驟:觀察字形特點;分析部件間比例結構;找關鍵筆畫,給字定位;找主筆;書空、實寫。在識字教學中重視寫字的指導,識寫結合,講練結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上看,分析字形的結構,提高了識字的準確性;從掌握字形的記憶過程上看,強化了記憶的效果;從課堂教學的結構上看,動靜交替,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充分利用好“識字園”。
為了保證識字量,我們在教室后面的板報墻上開辟了一塊“識字園”,使用起來比較方便。為了讓同學們盡快認識彼此,我讓他們在彩色紙上寫自己的名字,每天上課前請三名同學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貼在識字園里。這樣,全班同學既互相認識了名字,又擴充了自己的識字量。校名、課程名稱、作業本的名稱等我也打印出來貼到“識字園”上,供學生認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但在課間認真讀,還動手搜集、剪貼。這樣既鞏固了書本中所學的字,又大大增加了識字量。
5.在生活中識字,制作“識字剪報”。
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學生特別喜歡觀察和動手。為此啟發他們在上學路上認認路牌、店名;進校園后認認標語、科室的牌匾;到商店購物時認認商標、包裝盒上的字;外出游玩時認認名勝介紹、亭子石刻上的字;家庭休閑認認電視、報紙雜志上的字等。這樣,不經意中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
二、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筆畫。
每一個字都是由基本的筆畫構成的。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而每一個筆畫都具有起筆、運筆、收筆。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就對學生進行規范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后的寫字教學起一個良好的開頭。
2.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漢字都有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有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得更好。
3.字的結構。
漢字的結構變化多樣。由于低段學生的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來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這樣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再看具體分類,如: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上下結構的字各部分也要均勻,左中右結構的字每個部分要寫得扁而且寬……有了整體上的認識,就可以讓學生一筆一畫地寫,也就是手到。要寫得規范、準確,與范字進行比較。眼到、手到的同時,都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專心致志。在這方面也可以講一些書法家為什么會有健康的身體,讓學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靜氣和,這樣才能把字寫好。
三、因材施教,嚴格要求
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完成練習任務的情況是有差異的。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對他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成績好的、完成作業速度較快而且質量高的學生,我讓他們每周練習一篇關于古詩或者文章段落的硬筆書法,不但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對于速度較慢、接受知識困難的學生,我讓他們認真完成每一次的作業,保證質量,再求數量。對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寫字課內與課外一個樣,校內和校外一個樣。經常向家長宣傳學生良好寫字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激發家長配合的積極性,與老師通力協作,齊抓共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