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銳
一、影響高中數學后進生思維的原因
根據布魯納的認識發展理論,學習本身是一種認識過程,在課程學習中,個體的學習總是要通過已知的內部認知結構,對“從外到內的輸入信息”進行整理加工,以一種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儲存,也就是說學生能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最有效的舊知識來吸納新知識,即找到新舊知識的“紐帶”,這樣,新舊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和聯系,使原有知識結構的不斷分化和重新組合,從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但是這個過程并非總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即基礎)或不能覺察到學生的思維困難之處,而是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識邏輯進行灌輸式教學,則當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時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另一方面,當新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不相符或者新舊知識中間缺乏必要的“紐帶”時,這些新知識就會被排斥或經“融合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如果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其新舊數學知識不能順利“交接”,勢必就會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頗,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就會產生思維障礙,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我們常常聽到部分學生反映:我已經很認真學習數學,但成績就是提不高。這是目前高中數學教與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為了發現影響高中數學后進生的原因,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傾聽學生的心聲,從而探討轉化數學后進生群體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取相應的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學生方面。
1.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數學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整理,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好高騖遠。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卻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陷入題海,到真正考試時不是演算出錯就是思路受阻。
3.缺乏反思。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經常進行課后反思。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等等。還有的內容是初高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及時反思并查缺補漏,分化就不可避免。
(二)教師方面。
1.講不得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有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學生在情況調查中寫道:“老師在上課、解題時好像講得頭頭是道,可是沒有想到我們卻聽得頭昏腦漲,結果只是老師會解題,一旦自己動手就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了。不站在學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觀點去解釋和理解問題。講解例題時分析不到位,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督不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課后輔導是督促、檢查學生學習任務落實到位的重要一環。老師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否則教學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的學習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調查結果表明,有41%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學督促檢查落實不夠、不及時,這是老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3.缺乏反思。除了要求學生進行課后反思外,老師也應該在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上進行反思。調查顯示,有學生認為有些老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不講究教學藝術。部分學生說:“有的老師講課不生動,照本宣科。”老師的教學水平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深刻反思。
二、轉化數學后進生群體的措施
(一)挖掘數學思維的閃光點,摒棄學習數學的自卑心理。
后進生一般比較自卑、內向、孤僻,甚至有種玩世不恭的心理,更需要教師、家長的關心愛護。有關資料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受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學習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揚越少,學生隨之產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尤其是要善于挖掘、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使其擯棄學習數學的自卑心理,并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和表揚。
(二)激活興趣點,摒棄厭學心理。
在高中數學起始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現狀,尤其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杜絕盲目拔高,要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數學思維的興奮點,從而預防思維障礙的產生,摒棄厭學心理,有一種“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感覺,增強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
(三)彌合學習融洽點,摒棄戒備心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同情心和由衷的關懷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后進生在班級中往往沒有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心,久而久之,就產生戒備心理,感覺自己生活在受人歧視和嫌棄的陰影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打動他們、感染他們,努力為后進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結語
一個學者調查了世界上400名杰出人物,其中60%在校學習時為后進生,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畢加索、達爾文、瓦特、居里、拜倫、拿破侖、丘吉爾、巴爾扎克、雨果、黑格爾等,他們都是在學校時的后進生。教師要用心關愛每一個學生,不能偏愛少數學生,否則會引起大多數學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學。實踐證明,他們的學習能力一旦被激發,經調控將知識溝通、入了路,學習上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躍。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要看到他們的優點,挖掘其閃光點。當前,素質教育向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尤其要關注數學后進生這一特殊群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己任,勢必會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