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薏君
摘要: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技工院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但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沒有針對性地抓細抓實相關環節。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呼喚著德育工作的創新,必須加強針對性教育,有針對性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技工院校德育針對性實效性
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提高了生活水平,但隨之而來的腐朽的思想意識通過各種渠道滲入學生的心靈,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呼喚著德育工作的創新。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中央十分重視德育工作,對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思想道德建設的改進創新,重點在充分體現時代性,準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實效性三方面上狠下工夫。”
技工院校學生大多是“90后”,處于青年初期,生理發育成熟,心理需要復雜多樣,內心交織著自信與自卑、輕松與壓力,渴望理解和尊重,尋求友誼和愛情,還有求真、求美、求善的高層次需要。他們情感豐富而不穩定,對外部世界變化敏感,容易情緒失控,而且由于知識經驗的局限和認識方式的不足,他們在分析問題時容易鉆牛角尖,過于主觀片面,得出與事實相去甚遠的結論。當前,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管理中,管理者多重視教學常規性管理,往往忽視對德育工作的管理,總是以智替德、以說充德,以為搞一兩次德育活動就萬事大吉,開一兩場德育會議就能解決思想問題。沒有針對性地抓細抓實德育工作的管理。為此,我們必須認真進行針對性研究分析,清除管理中片面模糊的認識和調查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一、加強針對性教育,提高德育實效性
1.變“食指”教育為“拇指”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更要鼓勵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進步,也要豎起大拇指去肯定他。最忌諱的是教師動不動就伸出食指斥責學生,無形中在其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一些不必要的障礙。
2.希望教育
針對學生“學習、生活、心理”中出現的失敗案例,應用“一分為二”的哲學理論,挖掘其中積極的因素,對失敗者進行激勵,使受教育者時時處在對學習、對生活、對未來、對人生充滿無限憧憬和希望的積極的心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學們的情商,保持對學習、對生活由衷的熱愛。
3.“影響式”教育
學校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修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從行為方式及說服本領方面鍛造并樹立榜樣形象(學生的偶像),努力把自己改造成為能夠勝任“影響式”教育的獨具特色的合格管理人才。鄭州市商貿高級技工學校校長高蘭英強調:學生就是要學習對于他來說還“陌生”的知識,養成還沒有養成的良好習慣。她要求教師徹底摒棄“冷、橫、硬”的管理方式,并實施“影響式教育、微笑式管理、引導式批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成長。
4.“同向式”教育
假設每一種觀點、行為都有其存在的正確理由,在此基礎上與行為人一道為這種觀點追根溯源,結果推理出錯誤或正確的結論,從而對積極因素加以培養和發揚,對錯誤言行進行糾正,這樣可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5.緊抓德育切入點
(1)實施德育導師制。(2)把德育“進社團、進網絡、進圖書館、進教室、進公寓”作為重點抓,把這五個教育陣地納入德育教育的旗幟下。(3)設立“學生德育案例庫”,建立學生學習成績檔案、建立學生“素質結構、學識結構、技能結構”的形成檔案、品德進步檔案、違紀特征檔案,并定期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分析、研究、指導,以學校黨、團委成員及全體輔導員為主體,確定德育科研課題,以統計法和個案案例研究法的科研方式進行德育教育案例科研攻關,形成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二、有針對性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增強德育實效
教與學是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活動,它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雙方能否相互尊重和理解,取決于師生間能否民主和平等。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如果有人問我,我怎樣能夠以簡單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經驗本質,我會回答: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我國傳統的教師角色強調教師的權威,教師與學生是“管”與“被管”的關系,在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思維被抑制,人格尊嚴被剝奪,何談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過去學校德育工作的收效不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視或輕視對人本身的尊嚴和價值的強調,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須從尊重學生開始。
德育的對象是人,確切地說,是人的品德,人的發展。其實人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人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一種內在的需要,這就是生長、生存和自我完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改革家羅杰斯認為,每個學生都具備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和動機。教師的任務是營造一種恰當的教育氣氛,采用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天性中解決自身問題的動機和能力,幫助他們重新發現自己,評價自己,認識自己內在的成長潛能,以此消除其“自我概念”中的不協調及其造成的心理障礙。他還認為:如果教師能設法營造一種真誠、尊重和理解的氣氛,就會產生令人鼓舞的教育效果。有效的德育是在民主、和諧、寬松、合作的條件下產生的,是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中產生的,因此增強德育實效必須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育人的工程,要使德育工作正常運轉,管理者不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而且要敢于創新德育工作,探尋工作方法,拓寬德育途徑,齊抓共管,讓學生健康成長。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從小培養他們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建立以學校、家庭、社會參與的全體互動的德育工作管理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為培育合格人才而不斷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