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摘要: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主動構建的,而不是被動地由外部注入的。這種積極的建構發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借鑒這種理論和主體性教育理論分析美術教學,我們認識到,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主動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的。我們把舞臺交給學生,讓一個個學生到前面來“慷慨激昂”造就了學生間聰明才智的互相傳染。這不是老師一個人那塊貧瘠的土地所能比擬的。學生智慧在這里充分地分享與傳染,本身就是一種相互學習。這樣學習的資源就不只是教師的一桶水,課堂上充滿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教學模式的轉換,成為真正的親密合作的伙伴。
關鍵詞: 課堂教學主動參與 激發潛能寬松和諧
這是一項關于不同方式影響知識掌握率的數據調查:
很容易看出:學生參與度越高,知識掌握得越多。所以,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主動構建的,而不是被動地由外部注入的。這種積極的建構發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借鑒這種理論和主體性教育理論分析美術教學,我認識到,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主動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的。有了這樣的感悟,我便開始了大膽的嘗試。
一、“把講臺給學生”之體驗
1.依賴解決小問題
剛開始,促使學生發揮主動性,“請你來幫忙”,每一個環節都要讓學生參與操作,知識點和創作步驟讓他們嘗試歸納,我逐漸開始放手;有些老師覺得這太浪費時間,加大組織課堂的難度。其實,堅持下去就能形成習慣,日子久了,學生就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及駕馭語言的能力。例如,在動手制作課上,我不具體講解制作步驟,而是讓學生拆解我的范作,自主發現,進而總結出答案。有時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出主意,就往往會有十幾甚至幾十種答案,而其中總有一些或高尚,或幽默,或新穎,或機智的答案可圈可點。他們已不愿只是重復現成的思想和權威的答案,而是力求創新,靈活運用,很想出口和出手“秀”。所以參與也變成一種精神享受、思想的升華。而來自老師的啟示和同學的贊賞更能激發興趣與求異思維,營造學生主體交流氛圍。
2.再幫老師一個忙
學生能力漸漸提高,有了一定的學習、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再幫老師一個忙。例如,在老師調控下可以完成一些知識點的講解;別的小組表演,其他學生可把表演當做創作材料同時操作練習,這時他們已經可以自己設計問題供同學和自己實踐了。當然,活動形式可采用小組間競相提問及展示表演等方法,提高同學的責任感和參與熱情。例如課前收集材料,他們可以根據所收集的材料自己設計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創造空間,而且激發了大家的“預習”熱情,增強了效果。再舉一個例子,評價學生的作品是一個美術語言及文化知識素養的綜合運用,可以考察孩子的綜合素質及語言應用能力。從本期開始,學生作品都先由學生自評,再小組互評,課后交至辦公室老師審閱。有些學生的評價非常細心、中肯,很講究方式,無論表達欣賞還是提出建議都是言之有物,暗自竊喜的我也絞盡腦汁加上自己更有深度的建議和激勵,堅決不能讓學生把我比下去。
3.我擁有一個智囊團
思維打開了,課堂氛圍形成了,你會發現這個集體充滿靈性,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真正成為你的伙伴甚至是可依賴的力量。例如我要參加一次基本功大賽,其中有一項是才藝展示。我把繪畫、講故事和唱歌連起來,這樣一個才藝就展示了我的多項能力。我的構思是畫一幅寫意山水畫,把他們講成故事,在故事的結尾安排唱一支抒情歌??赡挠鞋F有的材料呢?我向智能團求救。我把我畫的拿手畫名稱寫在黑板上,讓他們擇其中幾項編寫一個幽默小故事,故事的結尾要求安排一支歌。他們在別處找到符合條件的材料也是可以的。把這個作為周末作業。學生開始突發奇想,開始查閱資料,開始努力回憶是否曾有過類似片段在某個卡通片上,開始編排組織語言……他們的奇思妙想啟發了我,結果學生的智慧讓我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我以前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可以依賴學生解決這么多的問題。
二、種瓜得瓜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講解生動活潑的奇聞趣事,讓學生自己主宰課堂,運用漫畫、圖片、視頻等電教手段,并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教學任務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要,并使他們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美術學習的興趣產生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會逐漸改善,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與學真正進入了良性循環。師生之間的合作與成果分享也使他們更有合作意識,知識更全面,思維也更活躍,從而造就了智慧的大腦,完美的性格。最終使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學習知識,管理自己,影響他人。之前的教師講,學生聽,間或有幾個提問,其實質是學生在老師那塊土地上采掘。而我們把舞臺讓給學生,讓一個個學生到前面來“慷慨激昂”造就了學生間聰明才智的互相傳染。這不是老師一個人那塊貧瘠的土地所能比擬的。學生智慧在這里充分地分享與傳染,本身就是一種相互學習。這樣學習的資源就不只是教師的一桶水,課堂上充滿了“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教學模式轉換。我們成為真正的親密合作的伙伴。
有些人說,這樣上課,時間怎么把握?一方面知識點要等學生總結出來,而且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自己嘗試,學生表達得又不太清楚,必定耽誤時間,從而給課堂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萬事開頭難,開始時,會這樣,但隨著學生在這些過程中的提高,他們的思路打開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對于各項活動的開展方式也都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大家就進入了狀態,進度將大大提高。而且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了,所有的課堂環節都變得更加容易而有效,師生成為真正的親密合作伙伴,教學相長,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程彥葳,馬忠艷.堅持先進文化〓培養人文精神.
[3]常銳倫.中國美術教育.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