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成
〔關鍵詞〕 語文教學;自主導引;課前預習;
合作探究;達標測評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37—01
一、抓好課前預習,做到不看不講
初中學生已經能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完成預習,如知識卡片(作者及作品簡介、背景資料、文體常識等)、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給多音字注音并組成詞、詞語辨析、補充文章結構圖表等,這些基礎知識學生都能借助工具書來完成。因此,我把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都交給了學生。以后,每一堂課開始,我都把檢查學生的預習作為重點,或板書、或口答、或筆答,然后進行評價并加分,這樣學生就有了自學的動力。為了小組的榮譽,組長會督促本組成員課前做好充分地準備,課堂上發言積極,競爭激烈,學生們都十分投入,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說,要鼓勵學生說,哪怕學生說的是錯的。要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給他們說的機會、說的自由。只有為學生提供動手、動口、動腦的條件、機會,才能提高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當然,我們還應注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主要運用幻燈、音響、錄像表演等教育手段,或通過講述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讓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情中悟理、情理交融,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另外,教師生動、形象、鮮明,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動作、神態,也是創設良好教學情境不可缺少的潤滑劑。一堂課一開始就有了一個十分活躍的學習氛圍。
二、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做到不議不講
在完成第一階段檢查預習的評價之后,結合學習目標,給學生分配任務,然后分組探究。有了明確的指向,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當然,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度,因此,教師要深鉆教材,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學生的參與性強,要求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說,都要提問題,都來參與討論。這樣每位學生都有獲得展示的機會,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最后,讓各小組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老師匯總,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討論重點,引導全班同學進行探究,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輕松。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也可以有效落實。當然,在這些過程中,評價是不可缺少的。教師要正確掌握評價方法,把握好評價的著眼點。我在評價中更多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是得到教師充分尊重的,從而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堅定自主學習的信心。如果學生答錯了,而教師一味諷刺、挖苦、訓斥,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嚴重挫傷,學習的自信心就會逐步喪失。另外,評價要體現指導性。某學生讀得不好,通過評價對該生的朗讀提出改進的措施和方法,然后讓他加以運用,再次朗讀,直至達到要求為止。評價要注意教育性,例如在互評過程中,學生站起來,往往是指出別人的缺點,這兒不好,那兒不行,諸如“聲音不夠響亮”、“缺少表情”、“我覺得他讀得不好”等等。這時,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大家看到別人的長處、優點,其次才是不足。朗讀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性格特點及學習基礎因人而異,避免因評價而產生消極影響。
三、設置達標測評題,做到不練不講
首先,設置一些基礎知識題,如給加點字注音、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指出句子的描寫方法或修辭手法、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仿寫、造句等,檢驗學生的識記能力。其次,針對原文某些段落,設置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生回答,相當于考試時的閱讀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設置拓展延伸題,著重以課外閱讀為主,通過閱讀回答,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達標測評的設置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能循序漸進,鞏固基礎,提升能力。
總之,自主導引式教學能讓學生盡可能地得到全面發展,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不再是教師主宰教學,學生跟著教師走。教師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節奏,真正使學生成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人,使師生情感得到充分交流,真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