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庭珍
摘要: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班主任不僅僅是授業、傳道、解惑之人,更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時俱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關愛學生,引領他們先成人再成才。
關鍵詞: 班主任關愛亦師亦友
在大學里,我們就學習過:班級是一所學校中,直接向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基層的單位,班主任就是受學校領導的委派到最基層的單位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力軍。班主任不僅僅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更應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班主任不僅僅是班級各科任課教師的聯系紐帶,更應該是溝通家、校、社的橋梁。
1996年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當上了班主任。從開始的青澀,到如今的成熟,一路走來,我付出了辛勞,也收獲了回報。小小的班主任,不是官,卻管理著一個幾十人的大集體,在帶領孩子們前行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無緣無故的愛,她出自于本能,發乎于內心。簡言之,就是教師必須愛每一個學生。孔子早就提倡過“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教師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都應該有寬容的態度;學生的每一點成功都值得教師期待;學生的每一個亮點,都要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請用喜悅的心情贊許。
一直以來,我都銘記著這些,要當好一名班主任,首先就必須“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我總喜歡把所帶的班級看做一個大家庭,盡可能地為學生們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大家在愛中一起成長。多年的實踐下來,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剛當班主任時,我的學生比我小不了多少,我真心把他們當成可愛的弟弟妹妹,在學習上、生活中都給予最大的關懷。還記得工作后的第一個中秋節,我放棄了跟父母團圓,選擇了帶領我的學生們來到竹西公園聯歡賞月。因為我知道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遠離父母家人,在這樣的時候更需要我的陪伴、關心,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去年我的第一屆學生聚會邀請我參加,回憶當年時都說:老師,我們都把你當做大姐姐,真的很親切,三年的高中生活真讓人懷念。看見他們都已經成人成才,我覺得十分欣慰,當初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班主任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學生行為的榜樣。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時刻被學生們關注著,盧梭曾說:“在干預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關愛學生不是說說就行了的,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你付出了實際行動,就會發現收獲的遠大于你預期的。
社會上很多人對職業學校有偏見,以至于有些學生也認為自己沒有前途,選擇自暴自棄。有一次我剛接手的班上學生小A突然離校出走了,我與家長聯系了一下才知道:他以前就曾多次離家出走,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只能聽之任之。作為班主任,我不愿意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于是我在學生中間多方了解,找到能和他聯系的各種方式:手機號、QQ號……學生們雖然都給予我幫助,但他們都誠懇地對我說:老師,沒用的,小A是不會理你的,而我堅信和煦的春風能夠融化堅冰。為了用小A習慣的方式與他溝通,我特意申請了QQ,在QQ上給他留言:老師愿意做你的朋友,老師的QQ永遠為你上線,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對老師說,老師很希望我們能平等地交流。一次又一次的不斷留言,終于觸動了他,我立即抓住機會,多次找他談話,跟他談論現在,討論將來。在不斷的交流中,他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態度也積極起來,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不再自暴自棄,成為一個好學生。他的父母感受到他的變化,多次向我表示感謝。
我認為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理解他們,與他們平等對話,親切交流,培養出充滿自信的學生,讓整個班級的氛圍是和諧的、積極的、向上的、團結的。
羅素說:“不注意心理發展的節律和性質是教育上呆板無效現象的主要根源。”所以,班主任必須學會充當學生的心理咨詢醫生這一角色,幫助學生學習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減輕他們的心理焦慮,激發他們正常的緊張感,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滿足正常的心理需要。這樣班主任就可以使學生安心,可以給予學生以情感上的支持,從而維持班集體或者學生個人的心理健康。
當然,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僅僅是一味地付出愛,還要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愛護和關心每位學生,能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學生就會樂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在師愛這個大前提下,我的班級管理總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這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領導者,要能做到總控大局、大方向;第二,班主任是班級人際關系的協調者,保證班級學生的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第三,班主任是學生日常行為的監督者,要及時反饋交流——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要公平合理、尊重愛護學生、嚴格要求三方面一個不能少。一個好的班主任會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們按個性各司其職,發揮特長,協助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注意因人施教,幫助學生成長。2011年11月初,我組織學生去鳳凰島秋游燒烤,事先我就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分工。有的學生平時比較內向,我就刻意安排他負責聯絡,鼓勵他主動與人交流,學會表達自己;有的學生平時是“慣寶寶”,我就安排他負責物品搬運、看護,讓他學會為他人擔起責任;有的學生表現得比較“懶散”,我就安排他為大家燒烤,讓他知道要辛勤勞動,不能不勞而獲……這樣各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過得非常開心。更重要的是:集體活動特別講究團結協作,通過集體活動,學生會學到很多書本上、課堂上很難學到的東西。這就需要班主任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班主任不僅僅授業、傳道、解惑之人,更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時俱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關愛學生,引領他們先成人再成才。
多年的班主任經歷讓我成長起來,成功的事實讓我堅信自己是對的。我愿意永遠做學生們的嚴師益友,盡我最大的力量助我的學生進步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