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
目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題,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師依舊沉浸在應試教育中。因此很有必要探討如何在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語文是基礎學科,語文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陣地,那么加強語文課堂教學就成了關鍵。
一、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
語文這門課最接近生活,而且內容豐富多彩,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然而,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其結果是學生或許掌握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但思維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等綜合素質卻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地接受它,愉快地探究它,甚至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欲望下,輕松愉快地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由艱苦的學習變成快樂的享受。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
1.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表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以學生為主導,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適當安排教學活動,多層次設置問題,激發學生靈感,引發學生思考,使人人都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門藝術。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把語文課堂教學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滿足學生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2.根據教材內容,安排活動。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可以安排活動,把課堂變成舞臺,教師充當導演,學生是演員,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表演、合作等各項能力。改變以往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我講戲劇單元時,讓學生自己排演話劇《雷雨》。學生的熱情高漲,他們自己討論劇本,安排角色。最后話劇的演出很成功,學生也很有成就感。其實,學生在表演之前會很好地閱讀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性格。教師不用講解,文中人物性格、戲劇主題已躍然紙上,而且能達到寓教于樂、樂在其中的效果。
二、實施素質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蔽艺J為這才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得我們深思。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四個方面,也是語文教學中要抓的四個重要環節,它們之間緊密相連,任何把它們孤立和割裂開來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以前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有了太多的慘痛教訓,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不再出現了。聽說讀寫必須齊頭并進,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必須把它們當做一個整體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教給他們解題方法。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可以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其要抓住復雜單句進行剖析;然后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后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語文課是基礎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造能力。現在的中學生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加以指點、引導,讓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想。老師還可以利用語文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學習高中第三冊小說單元,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別里科夫這個人僅僅是可憎嗎?如果佛萊思節夫人把三萬六千法郎還給路瓦栽夫人,則她能幸福嗎?祥林嫂生活在當今社會,她會怎樣?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其中有對社會的思索,有對人生價值取向的探討,有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和辯證性。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不乏優美典范之作:如《天山景物記》、《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綠》等文章所呈現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可陶冶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稙榱肆晃浑A級弟兄》、《人民的勤務員》、《火刑》等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并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勝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過審美的過程培養、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三、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
高中學生心理正處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更需要對他們及時引導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心理品質,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勤奮向上、謙虛謹慎、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品質;可以加強學生意志力、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比如:有一些課文是直接勸人努力學習,用勤奮用汗水求得進步的?!赌赜洝分型豸酥芭R池學書,池水盡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東陽馬生序》中“我”“執經叩問,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飾豪華”,終有所為;荀子的《勸學》一文就是勸勉大家要勤奮學習,鍥而不舍,以量變求質變的。有些課文是告訴人們只有時刻保持謙虛的胸懷、謹慎的態度,才會更容易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取得進步。《伶官傳》指出:“滿招損,謙受益”,提倡謙虛的精神;《石鐘山記》作者考察了石鐘山山名的由來,這種謹慎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些課文教育青年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正視失敗,在困難面前不能喪失信心,而應該勇敢地在失敗中崛起。歷史上,偉大詩人屈原數次被陷害,罷官,放逐,但他仍舊不改初衷,最終寫出了傳唱千古的《離騷》;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是司馬遷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臨危險境遇,仍矢志不移。
高中語文教材中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材料,教育工作者應該合理地利用這些因素,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為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