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關鍵詞〕 班級文化;建設;基本內
容;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25—01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重點,而班級文化則是班級建設的堡壘和核心,是全班學生精神追求的一種體現。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行為方式,通過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形式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在全國上下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學校應該將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發展的主旋律來抓,達到以文化育人的功效。下面就班級文化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時常這樣去理解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應是班級思想內涵和文化特征的反應,是班級形象和文化的體現。基于此,我個人把以下四個方面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是物質文化,即濃厚的學習氛圍,干凈整潔的環境,衛生工具擺放有序,教室布置有文化意識,育人導向。
二是精神文化建設,即班級有班規、公約、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標志(如班訓、班歌、班徽等),課改理念特色鮮明。
三是文本資料建設,即三本兩冊運行正常,圖書角有運行記錄。(三本兩冊指班務記錄、好人好事記錄、安全會議記錄,點名冊、德育評分表)。
四是特色建設,即班級建設要獨具匠心,不拘一格。
正是圍繞這四個方面去建設班級文化,班級建設便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施展的天空更加遼闊,精神的畫卷更加絢爛,心靈的追求更加高遠。
二、班級文化實現的具體措施
1.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育人味要濃些。作為一個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班集體,班主任要適時營造班級文化的成長環境,充滿育人味。首先一定要有旗幟鮮明的班訓。如 ,“拼搏今日、贏得未來”、“年輕沒有失敗、青春炫出色彩”等。其次班級要設立圖書角,圖書角的命名顯得尤為重要,如小小讀書郎、書吧、三味書屋、書香小屋等,這些新穎的命名引領學生以讀書學習為己任,心懷報國之志,感念之情。最后班級要設立衛生角,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情懷教育學生,用心搞好衛生,保持室內衛生干凈。
2.有效利用文化墻壁,育人面要廣些。班級育人的最有效空間是教室的墻壁,班主任有效地利用墻壁,將墻壁文化變成育人的法寶,試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在班級文化建設時,可以將班級墻壁進行有效劃分,分為感恩壁、自勵壁、樂園壁等。感恩壁以感恩為題材構思設計,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故事,百善孝為先,讓學生學會感恩,為自己的人生冥冥中種下感恩的種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自勵壁是為了學生自我勉勵設計,讓每一位學生寫下自己的人生格言,形成追求自我勉勵的人生寫照;樂園壁是給學生自娛的地方,讓愛讀書的同學在平時讀書的過程中摘抄一些有趣的、令人感動的人或事,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給大家,讓學生在展現才能的同時與同學共享其中的樂趣。
3.不斷構建文化常態化,解說度要深些。我始終認為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成長或賴以生存的精神的一種行為文化。首先,它需要班主任不斷地去豐富內涵,結合實際,結合班情,與時俱進,構建文化的常態形態,讓它在同學們的意識形態里永葆活力。其次,在班級里面要培養班級文化的解說員,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外界解說班級文化的內涵、文化特征,使同學感同身受,感覺到身在其中的自豪,不斷樹立榮譽感,建立一種“班榮我榮、班敗我辱”的榮辱觀。
班級文化不是在教室里面簡單的剪剪貼貼、粘粘畫畫,而是作為教者對教育的一種理解和思考,它要在外在環境的依托下,在教師不斷地灌輸中,在學生日常的表現中,在平日的養成中,在不斷的實踐中,在具體的應用中滋生的一種先進文化,這種先進文化必將引領班級健康可持續發展。
??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