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雅琴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1)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和概念。物理學科的特性決定了物理規律、物理概念是概括的、抽象的,所以要想學生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就一定要激發其思維能力,而這個過程是理性認識和表面感知、科學概念和生活經驗、內在聯系和表面聯系的相互融合和滲透。課堂上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養成提問的習慣,培養發問的意識,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學生愛學習、會學習,那么老師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就得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全面提高。
(2)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任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物理教學也不例外。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開拓思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大膽思考和想象,最大化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展開正向或逆向思維,最終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全面發展。
2.以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為紐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尋找共性,歸納和總結規律。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和解決問題等步驟去掌握知識,意在突出科學探究要素,著眼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學思路:楞次定律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場方向、磁通量的變化、線圈繞向、電流方向等),關系復雜。二是規律比較隱蔽,其抽象性很強,以問題與問題解決為紐帶,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過程,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規律——楞次定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順利突破這一難點。
3.培養學生從實驗現象中提出問題
自然界是沉默無語的,而自然現象后隱藏的核心本質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究的,所以實驗是必備的手段之一。演示出乎學生意料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用出乎學生意料的新信息刺激學生。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為了得出“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的結論,只需三個簡單的小實驗,教師在每個實驗提出一個小問題,就會輕易地得出上述結論,進而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實驗一:手拿一個小球自然松開,觀察小球的運動情況——直線運動。實驗二:一手拿金屬片,一手拿一個和金屬片一樣大小的紙片,兩手在同一高度同時自然松開,觀察兩物體落地的時間——金屬片先落地。實驗三:牛頓管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4.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
新一輪物理課程改革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提出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師每節課提出問題,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生的感知能力、思維、記憶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的思維也具有一定的個性,具有邏輯思維的能力,故而教師在平時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學科是一門成熟的精密科學,實驗、邏輯關系二者構成了它的理論基礎。可以通過物理實驗的現象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物理選修3-2中P40的思考與討論:兩個沒有導線相連的線圈
套在同一閉合鐵芯上,一個線圈連到交流電源的兩端,而接在另一線圈兩端的燈泡會發光。根據這一現象引導學生思考而提出問題:為什么燈泡會發光?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題目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物理概念的真正含義,提高正確運用這些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荒謬說法的一個實例:一個故事里說,某人抓住自己的頭發,竟把自己連同騎著的馬一起從泥潭里拉出來。誰聽了這樣的故事不感到可笑呢?可是騎自行車的人在自行車前輪接近人行道邊緣時,猛把車把拉向自己,于是前輪抬起,居然駛上人行道,怎么回事?該例可以讓學生思考,運用物理概念來解決上述問題。
5.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從自然現象中發現與物理有關的問題,培養學生注重觀察,引導學生注意平時一般不太注意的問題,養成對任何自然現象均問一個“為什么”的習慣,將問題向課外延伸。例如,在炎熱的夏天,人們為什么不怎么穿顏色深的衣服,而穿顏色淺的衣服,冬天則相反呢?例如,在學過《超重和失重》后,指導學生觀察,自己動手觀察一個失重現象。用一個飲料瓶,在靠近瓶底的側面打一個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裝上水,移開手指,水從洞中流出來;放開手,讓瓶自由下落,水將不再從洞中射出。例如學生就自行車各項功能,提出與物理有關的問題,有的提出:自行車的輪胎上為什么有花紋,尾燈為什么看起來很亮?有的提出:剎車時是剎前閘,還是剎后閘好?又如舉一個課堂討論的例子,物理教學書寫道:“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能傳播縱波,因為在這些物體體積變化時,都能產生彈性力,但氣體和液體的形狀變化時不能產生彈性力,所以不能傳播彈性橫波。”而教科書又肯定地說:“如果把石頭拋入池塘,能看到圓形的橫波從石頭落在水里的位置向外傳播。”這是否矛盾?教學過程中,這一過程完全可以是師生互動、討論的過程,得出合理的物理模型,再根據學生的經驗來猜測、探討。這些問題的提出和分析解決,可有效激活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形成運用物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品嘗在學習中能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好處,使學生明確學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視而不見的同學也大有人在,所以結合課堂教學,可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以上從五個方面談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從而進入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