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景惠
摘要: 作者從事鉗工實訓教學多年,對鉗工實訓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并進行了深入思考。在此針對中職學校機械專業開展的鉗工實訓課程,對鉗工實訓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就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從學生、教師、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標準等多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中職學校鉗工實訓有效教學
現在許多中職學校開設了機械類專業,鉗工實訓課程是機械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如何開好這門課程,如何提高鉗工實訓教學的實效性,這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就業和就業后能否勝任崗位工作。作為機械類專業教師,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一問題。下面我就對鉗工實訓課程的特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等談談看法。
一、鉗工實訓課程的特點
1.設備和工具簡單,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鉗工實訓的設備比較簡單,無非是虎鉗、臺鉆、砂輪機等,實訓工具為手鋸、銼刀、手錘及一些測量工具,這些設備和工具都很常見,要靠這些簡單的設備和工具加工出達到要求的工件,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基本功,對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
2.勞動強度大,體能消耗大,學生容易疲勞。鉗工實訓中大多是手工操作,最基本的操作是鋸削和銼削,對學生的體能有一定要求。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缺乏勞動和鍛煉,有的甚至嬌生慣養,因此往往一上鉗工實訓課就叫苦叫累,完全提不起興趣,無法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課程內容較枯燥,勞動效率低。鉗工實訓離不開鋸削和銼削,特別是初學階段,鋸削和銼削是鉗工實訓的基本功訓練,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心情容易煩躁,缺乏成就感。
4.實訓環境較差,噪音大。
二、在鉗工實訓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目的性不明確,造成思想認識上的偏差。部分學生認為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機器操作無論精度還是效率都比手工操作高,為什么還讓他們辛苦地進行鉗工實訓呢?這是由于他們對鉗工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缺乏認識,教師在實訓教學中常會聽到學生這樣的抱怨聲。此時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工廠和企業參觀,讓學生充分了解鉗工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性,自覺地學好這門課程。
2.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行為習慣不好。部分學生上課經常遲到,由于怕苦怕累,有的學生干脆一到鉗工實訓課就逃課;還有個別學生著裝不按要求,如穿著拖鞋就進實訓車間。對于這些不良現象,教師要堅決加以制止,慢慢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
3.學生缺乏耐心,制作的工件太粗糙,達不到要求。有些學生在制作工件時缺乏足夠的耐心,制作過程不夠認真、細致,最終工件達不到形位公差或尺寸公差的要求。
4.教師自身的問題。有的教師是非機械專業出身,缺乏專業知識,加上課前準備不足,或者教師示范動作不夠規范,使得實訓課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提高課程實效性,實現有效教學
針對鉗工實訓課程特點和在鉗工實訓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我就如何提高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重視鉗工的基本功訓練。
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只有花更多時間練好鉗工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完成鉗工實訓任務。
鉗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畫線、鋸削、銼削、鏨削、鉆孔、擴孔、鉸孔、攻絲等,其中鋸削和銼削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實訓初期,很多學生的鋸削和銼削姿勢不正確,造成鋸縫不直,銼削面平面度達不到要求。教師要巡回指導,反復糾正并加以示范,最好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鉗工操作技能的錄像。對于基本功的訓練,教師和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反復訓練,爭取每位學生都能過關。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把理論教學和鉗工實踐相結合,實現“車間課堂化,課堂車間化”。
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因此,如果一味在課堂上向他們灌輸鉗工的理論知識,很多同學會聽不懂或者不想聽,在課堂上開小差,授課效果很不理想。為有效地改變這一狀況,我采用“在學中做,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鉗工實訓中愉快地接受相關的理論知識,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我在布置凹凸體銼配(圖一)這一課題時,就結合加工圖給學生講授以下相關的理論知識。
(1)形位公差(平面度、垂直度、對稱度)的概念;
(2)形位公差(平面度、垂直度、對稱度)的符號及在圖形上的標注;
(3)形位公差(平面度、垂直度、對稱度)的測量;
(4)尺寸鏈的相關知識;
(5)從加工工藝上如何保證對稱度要求,等等。
這些理論知識如果單純在課堂上講授,教學效果肯定不佳,我選擇在學生動手實訓前直接在實訓車間講授。要想完成好這個工件,就必須看懂加工圖紙,了解有關的加工工藝,因此他們都特別認真聽講。僅僅變換了授課的時機和授課地點,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完全不同。當然授課內容的選擇要結合當天實訓的要求。
3.教師課前必須精心準備,對教材的實訓內容進行優化整合。
鉗工實訓教材內容比較枯燥,有些內容繁難偏舊,與學生實際和企業需求脫節,如果教師課前沒有好好準備,生搬硬套教材內容,學生往往會厭煩,提不起興趣。對實訓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鉗工技能水平,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實訓內容要以人才市場和企業對用工的要求為導向,以鉗工實訓大綱為依據,實訓內容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單一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的原則。結合學生將來就業崗位的需求,我對現有的鉗工實訓教材進行了部分的刪減和添加一些實用的內容,形成了一套實用的校本教材。
4.改革評價方式,由單一的結果評價變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教育評價大多與最終的結果判斷相關,但從教育的本質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為重要,一切教育活動和教學產品的使用,最終的目的必然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因此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種評價更為重要,也更為本質。過程評價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習的真實過程和條件。這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是極為關注的一個方面。
對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每一個鉗工實訓課題都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把過程評價滲透到評價標準中。比如,把學生是否準時到崗、有無存在溜崗現象、著裝是否合乎要求、操作是否規范、工量具擺放是否整齊等都列入評分標準中。
(2)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為重點的考試改革。考試內容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操作技能,還要有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能力考核。
(3)按照實訓目標要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為了學生將來能夠順利就業并能夠勝任崗位工作,在實訓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5.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覺地完成鉗工任務,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輕松許多。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用鼓勵和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只要學生在學習態度還是實訓成績上有一點進步,教師就應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給予學生更多的信心。
(2)在學生間引入競爭機制。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次實訓都以小組為單位,對他們綜合評分,對優勝小組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能在同學之間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氛圍,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另外,我校每個學期都舉行鉗工技能競賽,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鉗工的興趣。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特別對那些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避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對如何提高鉗工實訓教學的實效性沒有定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模塊五:教學設計.
[2]王渝.鉗工實訓教學改革探討.維普資訊網,2009.07.
[3]宋正春.職業學校提高實習實訓課教學實效性初探.維普資訊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