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卿
〔關鍵詞〕 美術教學;吸引教學法;教學方式;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學習興趣;想象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88—01
課堂是學生發現自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而美術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體現在教師是否教會了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且還體現在學生是否養成了觀察、記憶、想象、分析和創造的能力。其間,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則直接說明了一節課的好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如能引導學生發現美術之美,讓他們沉浸在對美的鑒賞和感悟之中,這樣必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吸引教學法”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把學生的個性潛能激發出來。這樣,學生創作出的作品則會個性化十足。如,學生在下課十分鐘身心比較放松,一上課時還不能馬上集中精力。這時教師可利用一個小的游戲來進行“鋪墊”,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校園藝術節》活動三——面具的設計與制作一課教學前,首先,我給學生講了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后,讓他們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最后,在學生對所要制作面具的特征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新課學習。
二、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一種內在的強大動力。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并且與社會、人文、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可將美術學科知識與文學、戲劇、舞蹈、音樂、地理等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揭示美術與社會、美術與環境、美術與科學等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綜合的實踐活動,如,設計學校海報,布置藝術節、運動會與音樂會的會場,以及美化教室等,使“綜合·探索”活動落到實處,把美術教學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教學的層面,這樣能夠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人、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歷史等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
三、把握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學生在欣賞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深入地思考:這幅畫為什么畫得那么好?線條、色彩、形象、構圖為什么那么優美而和諧?進而會欣然拿起筆來作畫。這樣,就由好奇心引發出創造性,在如此反復的刺激下,學生會認為繪畫、雕塑、制作工藝作品中飽含著創造的愉悅感。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四種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方式:1.在觀察中猜想。通過觀察,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事物,有了感性認識后,再進行想象,更容易找到切入點,想象的面也會更為寬廣。2.聽故事、看動畫片隨想 。很多學生從小就愛聽故事,教師利用學生的這一愛好,要求他們邊聽故事邊想象故事的情境,引導學生給故事、動畫片片斷創建一個畫面,這可培養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能力。3.給題目聯想。教師可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給學生一個創作題目后,引導他們從內容、色彩、情趣等不同角度進行聯想。如,夢中的世界、身邊的變化等。4.隨意暢想。這是想象的最后一個階段,經過上述三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他們想象的閥門基本上已經打開,這個時候教師不需要一連串的引導,學生也會自己海闊天空地進行想象,沒有任何約束,進而想畫什么就畫什么。
此外,初中生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追求美的事物。根據學生的這種身心發展特點,美術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 以培養其健康的審美情趣。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校園藝術節》活動一——請柬的設計與制作一課中, 當學生完成了請柬的設計后,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很開心地收到一張美麗的請柬時,它帶給你的快樂只是因為它的精美嗎?此外還有別的原因嗎?”這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生活的真諦,美的真諦,進而培養了他們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