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萍
〔關鍵詞〕 化學教學;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因材施教;
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92—01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這個活動的中心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并獲得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教學效果卻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密相連,那么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一、培養學生穩定持久的學習興趣
1.上好第一堂課,創造良好的開端。初中學生對新接觸到的學科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第一堂課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著學生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為此,第一節課,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舉止、教態,盡量給學生留下親切、有知識、有能力的印象,努力使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和興趣遷移到所教學科上來。我還改變了以往說教式的政治動員和照本宣科的教法,安排了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與學科密切聯系的趣味性小實驗并穿插一些小故事、趣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把智力競賽引進課堂,發展學習興趣。幾年來,我在堅持采用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同時對復習教學進行了改變,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智力競賽引進課堂,大大提高了復習的效果。我改變了“灌輸式”、“注入式”的教法,仿效中學生智力競賽的方法,布置競賽的準備工作,設計競賽的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每位同學積極思考,體現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變單純的“收音機”為“三用機”,達到了復習的目的,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因材施教,指導方法
1.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抽象概念和理論性強的內容,要借助于語言、圖表、教具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對學科用語等重要知識的教學,則選用講練結合、加深記憶、強化訓練和“人人過關”的方法。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用語、化學計算和物質之間相互反應的規律時,往往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我一方面將難點加以分散,另一方面經常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檢查,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檢測,請學習好的學生當輔導員,幫助差生過關。教化學計算時,我應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重點放在分析題意上,并采用啟發討論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有效縮小兩極分化。對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我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并發揮化學實驗的優勢,在實驗教學中運用質疑啟發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集中在實驗的觀察和思考問題上。復習課需要突出知識的系統性,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我采用列表對比、總結、歸納規律等方法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揭示化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學法指導。九年級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學生要牢固掌握知識就得記下知識內容,但大部分學生因為在學習上存在惰性,很難保質保量地完成記憶任務。我在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編寫了許多通俗、幽默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減輕了他們的記憶負擔,如編寫化合價順口溜、酸堿鹽的溶解性口訣等。
抓住教學中的信息反饋,進行個別的學法指導。教師要掌握學生的知識鞏固情況,檢查教學效果,通常是采用作業反饋和考試反饋。我在批改作業時,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而且注意標注錯誤原因或指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訂正作業時及時發現錯誤,防止一錯再錯。每次考試后我都抓住學生的急切心理,及時發卷和講評試卷,并抓住學生的這一興奮點,在講評時進行解題方法指導,使學生記憶深刻,學會一種解題方法。
三、巧用情感因素
1.學會表揚鼓勵。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努力的成果應多給予肯定,經常給予鼓勵能讓學生不斷感受到教師的期待與激勵,學生便會回報給教師以積極的行動。閱卷時我常在部分試卷上尤其是差生試卷上注“有進步”、“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爭取更好成績”等批語,然后在全班表揚那些有進步的和優秀的學生,這不僅讓差生有了進取的信心,許多優秀學生也從中受益匪淺。
2.熱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當前在學生中存在著“親其師而愛其學”的心理偏差,我根據這種現象,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