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林
摘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論述了初中科學課尾復習小結的功能、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初中科學課課尾復習小結復習方法
俗語話,干一件事,絕不能“龍頭起,蛇尾收”。很多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對引言精心設計,但對課堂教學的課尾復習小結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往往是“講到哪里,就歇在哪里”,教學的隨意性強,大大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為了提高初中科學課的教學效率,下面我就課尾復習小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科學課尾復習小結的功能
1.增強記憶。課尾復習小結可以將本節課的中心內容加以“畫龍點睛”,總結歸納,提綱挈領地加以強調、梳理或濃縮,使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準確,抓住重難點,記憶更牢固。在《水的利用和保護》教學中,小結過濾法的要點為“一貼、二低、三靠”,學生很易記住。
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
漏斗里液面必須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傾倒液體時,燒杯靠著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輕輕靠在三層濾紙一端
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使知識系統化。在一堂課的結尾之際,教師通過有意識地穿針引線,提綱摯領地將本節課甚至前幾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學生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并能使新知識方法牢固地注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使之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體驗到掌握新知識的喜悅。例如在《水的壓強》教學中,學習了壓力后,用列表法將壓力產生原因、方向、大小和作用點進行歸納,并與前面學過的重力進行比較,使知識系統化。
3.發展智力。課尾復習小結時聯系課堂內外提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探究,這樣可以發展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觀察力。例如在《化學反應和質量守恒》教學中,學習了氧氣的制取后,讓學生從安全、環保、節能、簡便等方面考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有哪些?通過思考、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學生對老師所教新知識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課堂結尾時,從不同的角度精心設計一些練習、實驗操作、回答問題、改錯評價等活動,可充分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有利于教學。如在《物質的分類和利用》教學中,設計了如下練習,讓學生辨別正誤,師生共同訂正錯誤,正確理解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概念。
辨是非:
(1)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純凈物
(2)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單質
(3)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單質
(4)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混合物
(5)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化合物
(6)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化合物
二、科學課尾復習小結的方法
課尾復習小結的方法有多種,不論哪種方法都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集中注意力,把學生思維吸引到結課環節上來,使他們能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學習。
1.歸納式小結法。利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文字、表格或圖示將一堂課(或包括前幾堂課)所學的主要內容、知識結構進行總結歸納,構建知識網絡,點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如,在教授“聲音的發生和傳播”時,可小結為:
聲音的產生:物體(固體、液體、氣體)的振動(聲源)
聲音的傳播:通過介質以聲波形式向外傳播(固體、液體、氣體)
聲音的傳播的速度:與介質和溫度有關
上述小結中,對本節課重點知識進行高度的概括,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從整體上系統把握知識要點。
2.設疑式小結法。在課堂結束時布下疑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在課后思維的積極性。譬如,講了“串聯電路的特點”一課結束時,我留下這樣一組思考題:
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后,當滑片P向右移動時,則電流表的示數和電壓表的示數將如何變化?
如果把電壓表接入電源兩端,則電流表的示數和電壓表的示數將如何變化?
如果把電壓表接入R2兩端,則電流表的示數和電壓表的示數將如何變化?
讓學生在思考解答問題中理解串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
3.比較式小結法。將教學內容中那些意義相近或相異的內容進行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培養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使學生對新舊知識的理解更準確深刻,記憶更清晰牢固。
如在學習并聯電路特點后,學生易將并聯電路與串聯電路特點相混淆。因此,在并聯電路特點教學結尾時,占用一點時間將兩者進行對比與比較,可使學生加深對兩者知識的印象,從而避免知識的負遷移現象。
4.練習式小結法。新課結束后,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和傳授的內容,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一些習題,通過組織學生練習的形式結束本課。這樣,既能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得到應用和強化,又可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及時反饋,便于教師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練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做題組測驗,舉行解題競賽,也可以讓學生上講臺練習。
如在“有關速度、路程、時間計算”教學中,由于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規范的科學計算題,我在講解完例題后,列出這樣一組習題讓學生訓練:
(1)一列車長15米,以36千米/時的速度勻速穿過一條隧道,坐在火車上的乘用秒表測出它從進入隧道到離開隧道所經歷的時間是12秒,求隧道的長度。
(2)小明乘車到普陀,途中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在遵守交通規則的條件下,從此地到普陀至少需要多少小時?
(3)一人沿一平直馬路步行,前5秒鐘走了10米,后20秒走了5米,求該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讓學生在練習并訂正錯誤中學會解題方法和解題規范。
5.口訣式小結法。如果教師設計出富有哲理性、新穎性的歌訣、謎語,就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化合價”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記憶,編寫下列順口溜:
一價鉀鈉氯氫銀,
二價鈣鎂氧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二四六硫二四碳,
二三四五就是氮。
鐵為二三銅一二,
單質零價要牢記。
當然,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綜合運用以上多種方法進行課堂結尾,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科學課尾復習小結應注意的問題
課尾復習小結根本目標是努力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并為上好下一節課打下基礎。這要求教師不僅考慮課本內容的銜接,更引導學生思考、鉆研、探索。因此,在課堂的結尾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概括性。課尾復習小結應重點突出,切中要害,畫龍點睛恰到好處,語言精練干凈利落。
2.趣味性。在設計課尾復習小結時,應重視在“趣”字上下工夫,盡可能設計得生動活潑,有趣味,使學生樂學。
3.啟發性。要合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要給學生以啟發,“點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無窮”。這樣才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起思維火花,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尾復習小結要有啟發性,能夠使學生產生這樣的心聲——原來是這樣;我終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哦,這個觀點我懂了;我同意這個說法。
總之,一堂完整的科學課,必須有一個好的課尾復習小結,它不僅能夠使課堂整體優化,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能統攬課堂要領,鞏固所學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結課也是藝術,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只要教師平時留意,就會使科學課的課尾小結編排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實用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宏安.新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分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堅著.中學科學教學活動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