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微 張志俊 樊金榮 張俊敏

摘 要:深化應用型課程教學改革是提升本科生社會認可度的有效途徑。目前,很多應用型課程仍采用同理論型課程一樣的教學模式,這樣直接影響應用型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應用型課程提出了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時間、變更教學場地和建立閉環控制體系的教學改革措施,并以《嵌入式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對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統計,事實證明,改革的確行之有效。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場地閉環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168-02
如何讓學生找到好工作,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現在大學的教學課程分為兩大類,理論型課程(以理論為主)和應用型課程(以應用為主)。理論型課程教學是為學生打基礎,訓練其分析判斷能力,并為應用型課程的學習作好準備。應用型課程則更注重實踐,以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兩類課程教學都十分重要,理論是基礎,應用是表象。而現在很多大學都十分重視理論課的教學,并提出了很多的教學新方法,對應用型課程的教學則沿用理論課的方法,這樣勢必影響應用型課程的教學效果。企業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動手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相關應用型課程學習的好壞來判斷。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找到好工作,應用型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教學方法的改變
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課堂講授法、討論式教學法、自主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網絡教學法等[1]。上述地教學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2]。教學方法職能的發揮,制約著教學過程諸因素的優化組合,超出其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則是完全無用的。并且任何課程教學都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必須多種方法相互滲透和融合,以求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文獻[1]中提出了一種融合講授法、問題法、案例法、討論法的“五步”教學法,“即在學生精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置問題、提出問題,結合典型案例分析問題,組織課堂討論解決問題,通過教師精講總結反思問題”。此五步法用在理論課教學上效果十分顯著,如運用于應用型課程教學則需作些調整。在此,形成應用型課程的“六步”教學法,即以生活中的應用為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粗略方案,教師精講總結反思問題,修正方案,用實驗來驗證方案的正確性。應用型課程最大特點就在于應用,所有應用都源于生活,在課堂上以生活中的應用為例,讓學生沒有距離感,并以此培養他們的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結合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組織學生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教師再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再根據分析調整方案,最后通過實驗驗證方案的正確性。
另外,在引入應用例子里,可結合看錄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象思維。由于應用型課程很多都有相應的課程設計,為了讓學生學習更有目的性,可在課程一開始就將課設題目布置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地圍繞課程內容思索“怎么做”,從而在課設過程中真正實現應用。
2教學時間的調整
應用型課程開設的時間十分重要,開得太早,會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好而影響教學效果,太晚,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于直接影響就業。應用型課程一般在專業基礎學習之后開設,其中最佳時間為大三學年。但有些應用型課程則因為大三學年的課程太多而推遲到大四上,而大四上學期又是學生找工作和考研復習的最佳時期,學生根本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并且,在大四上開設的這些應用型課程中,又有一些課程(比如嵌入式技術)與工作緊密相關。所以,應將這些應用型課程盡可能放置在大四之前學習,如因大三課程太多而無法安排,則可以將這些課程分別安排在一個學期的前半學期和后半學期集中進行學習(因為這些課程大多只有36學時),這樣,既減輕了學生同時學習多門課程的負擔,又避免了大四時學習的不專心,使他們學習得更好更專,從而有利于就業。
我們現在已將部分課程移至大三下學期,比如《嵌入式技術》,其到課率至少提高了2倍。到課率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用型課程教學時間調整的教學效果。
3教學場地的變更
應用型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動手,要做實驗,如果只有課堂教學無疑是紙上談兵。現在的很多應用型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分而行之,然而課堂與實驗常常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得的知識不能及時消化。如果能把課堂教學的地點移至實驗室,讓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同時進行,學生一邊學一邊做動手操作,真正做到即學即用。同時,還可讓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課程設計是綜合能力的考察,同時也是檢驗應用型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好辦法,在進行教學場地變更前后,06級(教學場地為教室)和07級(教學場地為實驗室)自動化學生課設情況分別如表1、2所示。
4教學閉環控制體系
閉環控制系統屬于現代控制理論范疇,是通過利用測量元件對輸出信息進行負反饋,達到依據設定值精確控制輸出的控制系統[4]。為了真正做到改革促教學,我們特運用該理論建立一個閉環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首先,為改革設定一個目標,根據目標對控制器進行操作,再利用控制器對執行機構進行控制,最后達到控制輸出對象的目的。特設的閉環控制則還需對輸出進行監測,把輸出測量值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得到兩者偏差值,分析偏差,調整控制器,使得輸出不斷地自動接近設定值。
在這個閉環控制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邏輯控制器的偏差判斷,也就是如何給邏輯控制器設立判斷標準。判斷標準有課程設計成績、競賽獲獎情況、畢業設計情況、學生就業率、平均收入等,此系統是開放式的,可以隨時增添新標準,以完善系統。當然,此控制體系不限于對應用型課程的控制,所有的課程都可以運用。可以根據課程的性質來制定不同的判斷標準,并依據輸出采樣來修正控制。
5結語
現在本科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換句話說,也就是本科生的社會認可度在不斷地下降。
而應用型課程則在學生就業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辦好應用型課程教學勢必會提高學生找到好工作的比例,會幫助更多的學生進入全國知名企業,甚至全球500強企業。所以,深化應用型課程教學改革是提升本科生社會認可度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肖贊.高校“兩課”教學方法新探[J].教育與職業,2010(27).
[2] 楊偉蘭.淺談問題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教育研究,2008(8).
[3] 伍光輝.一般本科院校師范畢業生的就業困境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0(5).
[4] 張南倫.新控制理論[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