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摘要】過去三年的數據顯示,口語單項中,中國大陸考生的平均成績2008年排倒數第一,比位列倒數第二的卡塔爾低0.01分;2009年排倒數第二,比位列倒數第一的卡塔爾高0.06分;2010年與卡塔爾并列排倒數第一。中國考生口語問題重重:發音不準,表述空洞,詞匯匱乏,時態混亂。本文的撰寫,旨在剖析雅思口語的測試理念,從中國考生口語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基于學生實際的口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雅思高校口語教學導向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06-02
1.引言
雅思研發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完善其溝通為本的交際測試理念,在全球范圍享有盛譽,成為留學市場國際英語測試體系最具實力的領跑者。2010年中國大陸的雅思應試人數超過30萬,且呈持續增長勢頭,雅思已從同類測試體系中脫穎而出。事實上,全球已有超過6,000所機構認可雅思成績——除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的高校,超過3,000所(包括8所常青藤盟校在內)美國高校以及法國、丹麥、芬蘭等歐洲國家的英語授課項目都接受雅思成績——雅思已然成為留學、移民、就業及檢測英語水平的國際通行證書。
以交際測試理念為研發導向的雅思測試體系強調學以致用,其測試內容基于真實的學習場景如教師授課、課堂討論等和生活場景如租房、旅游、銀行開戶等,使應試者提前對國外生活與學習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今后更快適應和融入國外的學習與生活。雅思測試側重考核應試者真實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國際標高的權威成績不斷證實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規則的機械學習方法的低效。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雅思考生的平均成績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全世界主要考生國家排行榜上倒數的位置徘徊,在聽、說、讀、寫各科中,口語多次倒數第一。
中國大陸應試者雅思口語從表面上看是發音不準,思維簡單,詞匯不足,時態混亂等問題,而事實上,雅思考查的是語言交際能力,即“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為了什么目的對什么人說什么話得到什么結果”,轉換成語言教學概念,就是對應試者語音、語用、話語及交際策略的考查。雅思的交際測試理念與評分標準,直指中國學生的軟肋,讓曾經叱咤托福考場,屢創滿分、高分奇跡的中國考生,在官網公布的雅思各單項平均成績全球排名中墊底,口語長期倒數。
2.雅思口語測試形式、內容及評分標準
2.1測試形式
雅思口語考試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查應試者是否能就自己的情況、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事物和地方進行交談的能力。第二部分考查應試者是否能就一個話題進行口頭陳述的能力。考官給應試者一張問題卡,應試者準備一分鐘,然后就所給話題談兩分鐘,最后考官問幾個相應的問題。第三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深入交談。
2.2測試內容
雅思口語話題不單涉及個人生活如飲食起居、節假日、晚會、舞會、做客、網絡、電視、電影、購物、求醫、求學、旅游等,也涉及社會生活如愛情友誼、生兒育女、公共道德、人際關系、個性特征、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生活經歷、體育運動、勤工儉學、學習方法、健康減肥、犯罪行為等,還涉及價值理念如思想情緒,廣告優劣,擇偶方式,婦女地位,住房改革,工作態度,子女教育,城鄉差別,教育改革,時裝美容,代溝問題,金錢觀念,時間觀念,家庭觀念,對全球教育、經濟、社會、環境等方方面面問題的看法。
2.3評分標準
在雅思口語部分,考官按四項標準分別評等級分:流利度及連貫性、詞匯、句式豐富性及語法準確性和語音。6分是中國考生雅思口語的“瓶頸”,依據雅思官方網站公布的《IELTS評分標準、分數報告和解釋》,雅思官方對一名在學術類測試中口語獲得6分的考生對應的口語水平解釋是:①流利度及連貫性方面,愿意進行詳細描述,但有時因重復、自我更正或停頓而造成不連貫,運用不同的連接詞和語篇標記但有時不恰當;②詞匯方面,盡管有時詞匯運用不恰當, 但詞匯量足以詳細表述主題,表意清楚;總體上能成功地變換措辭進行復述;③句式多樣性及語法準確性方面,混合使用簡單和復合句式,但不夠靈活;經常在使用復合句式時出錯,但很少因此給理解帶來障礙;④語音方面,總體能聽懂,偶爾因發音錯誤給聽者理解造成負擔。
3.中國大陸學生雅思口語低分原因
導致中國學生口語考分低的因素很多,梳理起來主要涉及幾個方面:首先,英漢兩種語言屬不同語系,語音、語法、思維以及篇章、段落、句子差異大。中國考生受母語的干擾存在“天生”的劣勢。其次,中國的傳統外語課堂教學重視閱讀、詞匯和語法,忽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英語教師自身口語水平也參差不齊,優秀師資匱乏。再次,雅思培訓課程的“常規性”做法是,聘外教、傳機經、背句型、講語法,教學流于形式,應試,急功近利。此外,中國應試者年齡近年來趨向低齡化,而雅思口語話題涵蓋全球資訊,讓人生閱歷不豐富的低齡應試者在與考官的口語交流時多無言以對。雅思以考查應試者英語運用能力著稱,短期突擊難見實質性突破,應試者的成績因此始終在低位徘徊。
隨著應試人數的不斷增長,全國范圍內各類雅思培訓班應運而生,這些短期培訓班教學的功利性強,使得雅思口語的教學存在諸多誤區:首先,口語教學與其他技能尤其是聽力教學分開進行,根本背離了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最基本原則。其次,由外教主持的口語教學隨意性大,因所請外教背景不一,教學質量沒有科學的衡量與考核辦法,教學效果參差不齊。最后,由中國教師擔任的口語教學重點多放在突擊考試、押題、背題的惡性循環中,經過培訓后考生的口語能力難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4.雅思口語測試的導向意義
雅思的測試形式與測試內容對慣于從眾、含蓄,崇尚中庸、緘默,不露個人鋒芒的中國應試者,無疑不只是語言方面,更是文化及心理情感的顛覆性挑戰。從中國考生在雅思口語測試中的表現,反思我們的英語教學,不難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中國大陸考生幾乎沒有正規口語訓練的經驗,從小學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沒有專門的口語教學,因為口語沒有被納入考核的范圍。有鑒于此,筆者就雅思口語測試中國應試者的整體表現所折射出的問題,對高校口語教學給出如下的反思與建議。
以語音為教學起點。發音準確,語音語調自然是口語流暢的基礎。雅思口語測試對應試者的語音專項考查不僅細致到連讀與重音,還“苛刻”到關注應試者元音的飽滿度、輔音的爆破、弱化、連讀;不僅注意應試者單詞層面的重讀、弱讀,還關注句子層面的節奏與起伏。口語教學不需要做專業性強的語音理論教學,也不需要突擊強化的專項訓練,只需對語音語調做持續、有針對性的訓練,鼓勵學習者自行模仿清晰、純正的英語口音,對學習者的語音面貌、語感、語流及順暢連貫的表述會大有裨益,還有助于提升學習者的聽力能力,增強自信心。
以詞塊為教學單位。詞塊教學,意在幫助學習者從語境中習得詞匯,了解詞語在句法、語義和語用各個層次的作用,從句子、語氣、主位到銜接話語組織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學習者交際語言的準確性與流暢性,表達的地道性與簡約性,語意的連貫性與完整性,提升學習者的高級輸出能力。研究數據顯示,一些有固定語法結構、搭配意義穩定、語用環境固定的介于單詞與句子之間的詞塊形式在自然語言中占到了高達90%的比例(楊玉晨,1999)。鑒于詞塊在自然語言中大量存在,而記憶與背誦被公認為中國學生的專長,倡導富有成效的詞匯知識學習,尤其是通過熟記習得的詞塊,將傳統意義的單詞、詞匯學習延伸至短語甚至句子的層面幫助學習者思想到位進而表達到位。
以實用為教學原則。口語教學不需要面面俱到向學習者講授第二語言教學理論,但語體教學應該是一個需要反復強調的問題,因為真實語言環境中語體不恰當會影響交際的質量。此外,口語教學不需要全面梳理語法規則,但時態教學應該是貫穿始終的教學點,因為漢語沒有與英語一一對應的時態體系與語用規則。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運用目的語進行交流時,因母語與目的語缺乏對等的時態體系,深受母語遷移的干擾與影響,常常導致聽者跟不上交流的時空轉換,大呼中國學生“時態混亂”。最后,口語教學對中西文化的差異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一定要引入教學,提醒學習者注意。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對口語交際的影響是深層次的、不易察覺的,卻會是影響交流質量的罪魁禍首。
以能力為教學宗旨。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對口語普遍存在懼怕感,教學應全面拓展話題,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思想結合起來,將題材廣泛的各類話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精心設計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全面培養學生敘述、對話、交談、討論、辯論等多種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多媒體優勢,將清晰、流暢,語音、語調標準純正的鮮活優美的英語納入課堂教學。口語課堂教學在設計會話教學時,應該具體規定培養學生哪些交際能力,切實訓練學生語言知識的轉換能力。
5.結語
雅思口語與考官面對面、一對一的測試模式(face?鄄to?鄄face, one?鄄to?鄄one interview)成為當今語言水平考試的標桿與取向。雅思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學術類考生的平均成績在考生數量最多的前40個國家中的排名墊底,口語單科平均成績2007、2008蟬聯倒數第一,2009倒數第二,2010年重回倒數第一!中國這支浩浩蕩蕩的考試大軍在大型國際英語測試中的整體表現正引起各方關注,也給英語教學界留下諸多思考。本文的撰寫基于筆者多年來與數位雅思考官一同備課授課的經歷,所列的相關思考與建議,旨在拋磚引玉,就教于同仁。
參考文獻
[1]楊玉晨,英語詞塊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 外語界,1999,(3):28.
[2]Nattinger,J. R &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4-44
[3]雅思官方網站:http://www.ielts.edu/
[4]2011雅思總分及單項評分標http://www.chivast.com/usa/exam/IELTS/201109/465.html
注:本文為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教改項目“IELTS對我過高校英語教學的導向意義研究”(項目編號:200918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