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
【摘要】在閱讀教學中的創新能力是指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其獨立獲取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穿越式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以及閱讀方式的探究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穿越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27-02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現代的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閱讀同樣也要這樣來理解。但是在文本閱讀中,讀者與文本并非外在的主客關系,我認為本質更是相互滲透,相互感染的關系,用一個更準確而生動的說法,那就是穿越。在穿越中,才能真正演繹人隨文行的流淌和文隨人思的重生,煥發出閱讀中人文共舞的激情 。
一、穿越式閱讀教學中的“開”與“放”
穿越式閱讀欣賞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地選擇讀物,用自己的眼光審視文本,感悟文章的精華,質疑文本中的疑點、難點,進行創造性解讀,然后再到班級中進行合作性閱讀欣賞,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文本展開親密對話。但同時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和情感去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他們才能獲得某些啟迪,才能享受審美的愉悅。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然后自我思考,并且與他人溝通交流,在碰撞中使學生的個體能力得以展示,使全班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穿越式閱讀教學中的的教師定位
在穿越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導”字里面找準自己的位置。
首先是一個導航員。
要想在穿越式閱讀教學中當好一個優秀的導航員,必須做到:教師要博學多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鑒賞水平,有去偽成真的能力;教師不要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把握好重點,分清主次,學會取舍。
再次是一位導游。
想為每一次的穿越閱讀教學課做好導游,教師必須先到文本中的每一個景點熟悉情況,了解每一處的優勢和特色,盡量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向導游介紹清楚。然后再與學生一起去文本中觀賞,為學生做好向導。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必須是一位積極的參與者,當學生自主地欣賞文本的美景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應身臨其境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三、穿越式閱讀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學生教師與編者的對話等,這些都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由地學、思、疑、問,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才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揮。這樣和諧、活潑的氣氛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而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則給師生、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帶來障礙。作為課堂組織者——教師自身也要把自己作為普通的一員置身于學生主體中,與學生和平相處,這樣感情上會更融洽,心理上會更溝通,這樣就能激發創新的興趣。
第二,穿越式閱讀教學要創設生態式的情境和空間。
穿越式閱讀教學要創設質疑問難的情境,開放思維的空間,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因素,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其或獨立思考,或互相質疑,或大膽想象,或相互爭議。特別是要鼓勵學生不斷生疑,大膽發問,對問題,新知識始終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如在上高中先秦諸子選讀講到莊子的《東海之大樂》的時候,一開始我給學生提出了這么幾個問題:①海神若提出了任何人都會受到時間、空間和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人都會有不足,如果莊子只是限于這層含義的話,那人不是會限于悲觀和無助中嗎?②第2則中公孫龍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他怎樣才能趕得上莊子,難道莊子以前比他還勤奮好學嗎?③大海水如何做到不增不減的?這幾個問題一撒開去,學生一下子激情澎湃,迅速回到文章去追尋莊子的真正含義。
第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氣質都不一樣,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課文中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做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另作設計等等。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的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重視情感體驗是新課標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為落實這一要求,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有利于改進傳統閱讀教學繁瑣分析的弊端。傳統的閱讀教學追求的是標準、結論、答案的統一,忽視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背離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目標,違背了閱讀規律。
第四,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
“需求是行為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而且因有興趣就會減輕疲勞感,就不會感到負擔過重,這是一種積極的減負措施。我們不敢想象,如果學生對閱讀毫無興趣,沒有任何需求,僅憑毅力可以完成高中階段400萬字的閱讀量,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了樂趣,才會喜歡。
采取多樣化閱讀教學手段和方法為穿越式閱讀教學的成功搭建平臺,比如讓學生以日記、心得、隨筆、作文等方式,靈活地進行寫作,或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妙的聲音,欣賞美麗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自我表現的舞臺。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現了自我,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就一定會喜歡閱讀。
總之,穿越式閱讀教學能充分發揮學主體性和創造性,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學理念。實施穿越式閱讀教學,不斷引導學生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以及想象和表現的欲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活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