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疆
〔關鍵詞〕 新課改;教師;角色;主體地位;人格;
參與者;促進者;引導者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9—0054—01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轉變角色,讓學生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愉悅地學習已成為必然趨勢。那么,新課改下教師如何轉變角色呢?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觀念上必須擺脫傳統的思維模式,樹立科學的學生觀,不能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要真正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發展教學的內因,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發展教學的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主體意識,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探索、實踐、求知。
二、尊重學生的人格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需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自由地發展自己,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尊重學生切忌停留在口頭上,落實不到行動中。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呵護與尊重。教師只有真正尊重學生,才能構建良好、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
三、教師要變成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新課改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積極指導。隨著合作學習的推廣,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確立,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被激發出來。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把合作學習當作一種點綴和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會合作,課堂幾乎失控,一片混亂。有時學生雖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了,但學習效果很一般。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合作過程中全程參與、組織和調控,并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識的過程,及時地指導學生。
教師在參與合作學習時應側重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然后由大家去總結結論。在整個合作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出現“冷場現象”。這時,教師要巧妙幫助學生認真分析,從而總結其中的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學習方法,同時不斷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四、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起到促進者的作用。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新課標下教師的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促進者,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首先,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多元的學習策略和技巧。其次,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豐富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幫助學生制訂一個適合于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并規劃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如何采用發現式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能不拘泥于課本,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問題、新方法等。
五、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對學生學習上的幫助,僅局限于課堂上的“灌輸”,有些教師只知道傳授知識和自己的見解,并沒有認真思考怎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學習、去探究。這樣使學生學習時感到無從下手,盡管學得十分努力,而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應改變過去的觀念,努力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認真思考怎樣采用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易聽懂,更易理解,更好地學習知識。比如,講到一個問題時,我們可以站在不同層次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樣去解決,然后提出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總之,教師角色轉變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切忌為了轉變角色而轉變,以免陷入轉變教師角色的誤區。只要加強學習,妥善運用恰當的方法,教師角色才能真正轉變,才能適應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