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恩
〔關鍵詞〕 教學藝術;行為藝術;
提高;眼神;手勢;體態;
面部表情;儀表風度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9—0073—01
熟練掌握課堂教學藝術是每個老師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課堂教學藝術中,行為藝術有著不可輕視的重要作用,它與有聲語言巧妙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行為藝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技巧。
一、巧用眼神,貫穿教學
教師一踏入教室,首先要環視全班學生,收集學生的出勤情況以及精神面貌等信息,以便作出適當的調控,帶領學生順利進入課程。在課堂上,教師的眼神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能只盯著前排或某幾個優等生,要讓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都能體會到教師在注意自己、關心自己,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巧用不同的眼神。對于那些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的學生投以贊許眼光,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對于少數思想開小差的學生投去警示眼神,使他們看到教師對自己的不滿,從而集中精力聽課;對愛出風頭、搶答問題較多而往往又答不對的學生,教師要以比較嚴肅的眼神長時間注意,讓其沉著冷靜思考。不過,教師在運用眼神藝術的同時還要注意分寸,避免用尖銳的眼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利用手勢藝術,提高有聲語言的表現力
手勢是人類的第二語言,準確運用手勢可以交流感情,傳遞思想。在課堂上,教師巧妙利用手勢,還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生回答問題時,答案正確可以出示“打勾”手勢,錯誤可以出示“打叉”手勢。這樣,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有機結合,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手勢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有的學生膽小怕事,在他勇敢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伸出大拇指為他加油或帶頭為他鼓掌鼓勵;對于那些天性好動的小學生,則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創造一些簡單手勢游戲,既讓學生動手動腦,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三、利用體態藝術,博取學生信任
教師的體態,也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在課堂上以挺直站立的姿勢講課,對學生會傳遞一種無窮的力量,增強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因此,教師應努力克服一些自身精神和來自外界的困擾,保證良好的狀態。在課堂中,教師也不宜做一棵固定的“站立松”,要根據需要來回走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當發現學生思想“開小差”時,可輕輕走到他身邊,暗示其集中注意力,當然教師還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狀態,如抓癢、搖晃身體、摳鼻子等等, 這些不良狀態不但會降低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致使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四、通過面部表情,溝通師生感情
對一個人的印象,首先要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來獲取。通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尊重與理解,同情與關心,欣慰與喜悅。如果教師以飽滿的精神、面帶微笑出現在課堂上,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傳遞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相反,如果教師每天都板著臉,以沉重的面部表情出現在課堂上,這樣只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造成緊張的師生關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學會調控情緒,保持良好心態,避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進課堂,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五、利用儀表風度藝術,樹立教師的威信
教師衣著整潔得體,落落大方能增加在學生中的威信。教師不宜穿奇裝異服,梳理過于時髦的發式,這樣的打扮會降低教師形象,更會誤導學生。教師的著裝應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在形象上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