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彤
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及信念,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生的積極情感,培養良好的社會性情感,發展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穩定的情感體驗,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1 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工業文明、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人們往往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忽略學生的社會能力,重視教育的經濟價值,忽視教育的人文價值,商業主義、拜金主義空前盛行。現代大學生,大多數是90后,他們從小受到這種社會環境的影響,雖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卻越來越感到精神迷茫、心靈空虛、情感壓抑,不能真正體驗生活的樂趣。他們雖能很快地接受很多新思想、新事物,但由于受到年齡、知識結構、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判斷鑒別能力很有限,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輔導員,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一味地進行“說教式”教育,效果不佳,只有融合情感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學生的成長,在高校教育中進行情感教育是很必要的。
2 情感教育的方法
2.1 以意育情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情感和意識往往成為相互制約的兩個過程,即意識調控情感,情感激勵意識。輔導員,要善于發揮意識對情感的調控作用,提高情感的穩定度。日常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先進的思想政治觀念,有目的地教育學生,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和加強學生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和穩定性,讓理智支配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愛校和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避免不良情感的發生。
2.2 以境觸情
人類思想的形成、成熟會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馬克思曾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只有創設了形成良好情感的環境,才能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與塑造。輔導員要重視班級的功能,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都是通過班級進行的,應該積極地創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制度環境、活動環境等,利用身邊的重大事件,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發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觸動學生心靈,使學生改變對事物的看法,有計劃地自覺進行情感教育。例如,以“小悅悅”事件為契機,召開主題班會,探討部分公民社會道德缺失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反思,體驗不同的情感,輔導員適時引導,進行教育。
2.3 以養育情
輔導員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首先,應注意儀表風度。一個儀表端莊、穩重大方的教師,往往給學生一種愉悅感、親切感和依賴感,對于在學生面前樹立可親的形象,了解學生的情感世界,寓情感于教育中大有幫助。其次,應有高尚的品格。教師的品德往往體現為教師的言行和對學生的關愛程度,“身教大于言教”。最后,應涉略廣博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教育學生。
2.4 以友建情
輔導員,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其進行情感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根于現實生活中。要緊扣學生思想脈搏,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引起學生共鳴,實實在在和學生做朋友,真真切切與學生溝通情感,從而贏得學生的擁護和信任,弘揚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精神,服務學生,引導學生。輔導員要適時地放下教師的身份,采用多種方式貼近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加強教育,如在班級中建立“班級日記”,學生把當天的感悟記下來,每位學生負責一天,班級學生不僅可以互相了解,而且增進了責任意識,輔導員可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還可以建立班級QQ群,E-mile,飛信等,這樣學生就可以放下“思想包袱”,把一些現實中不便表達的事情在虛擬世界中說出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溝通,增進了情感交流,從而更好地進行情感教育。作為輔導員,還要勤于進學生公寓,貼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困擾,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并健康的成長。
2.5 以情動人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輔導員要真誠地對待每位學生,用熱情和愛心感化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學生,多給學生激勵表揚,減少批評教育。真誠愛護應建立在充分信任學生的情感基礎上。尤其是對那些有個性、后進的學生,要有耐心,善于給予表揚,才會喚起他們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潛能,使得他們從內心產生想要改變的很強烈的意愿,不斷影響他們的行為。
2.6 以動促情
學生組織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集體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輔導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培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引導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在班級中有一些根據興趣愛好自發建立的學生組織,如燒烤小分隊、CF聯盟、時尚幫派等,其小組長組織能力好,號召力強,輔導員要善于利用小組長的領導力,傳播教育理念,遷移教育思想,進而教育其他學生,更好更快捷地進行思想教育。
2.7 以情促動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達到所預期的效果。輔導員要善于運用積極的情感激勵學生的行為以達到教育目的。當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表現較好時,要給予激勵表揚,使學生由表現好的喜悅上升到進一步勤奮學習、刻苦攻關、不斷進取的堅強意志上來,形成行為的正強化,不斷提高教育效果。
在國家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同時,高校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繼承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激發他們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崇高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作為高校教育者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加強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兆生.生命的暢想——生命教育視閾拓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89- 90.
[2]黃希庭.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畢明生.試論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高校德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