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
[摘要] 目的 對睪丸扭轉的診斷與治療方法進行總結分析,提高睪丸扭轉的診治水平。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45例睪丸扭轉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診斷和治療過程進行總結分析。 結果 40例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5例經手術探查確診;45例患者均予手術治療,術中見睪丸扭轉角度在180°~550°,32例給予睪丸復位后保留固定治療,13例給予睪丸切除術治療,隨訪觀察1年,出現睪丸萎縮3例。 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診斷睪丸扭轉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大部分可明確診斷,難以確診者可予手術探查,扭轉時間短者可予保留睪丸并復位固定治療,扭轉時間較長者應視患者情況予手術切除睪丸,一般預后良好。
[關鍵詞] 睪丸扭轉;診斷治療;體會
[中圖分類號] R697.2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9-0151-02
睪丸扭轉是泌尿外科的常見急癥,發病率較高,并以青少年多發,本病在發病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造成誤診誤治,如未給予及時治療,可發生睪丸壞死及不可逆性萎縮[1],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本文對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45例睪丸扭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本病診斷和治療過程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睪丸扭轉患者45例,年齡4~42歲,平均(19.37±5.38)歲;其中左側扭轉29例,右側16例;發病至就診時間在0.5 h~4 d之間,平均時間(1.91±0.28)d;無明顯誘因發病者32例,8例患者劇烈活動后發病,有外傷史者5例;8例曾誤診為附辜炎、腎絞痛等,給予抗感染及對癥治療效果較差,對陰囊內容物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確診。
1.2 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有睪丸出現突發性腫脹和疼痛者38例,有向同側腹股溝區放射痛表現者24例,向下腹部放射痛者19例,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者12例;查體45例患者均有一側睪丸腫大、觸痛明顯表現,31例精索增粗,39例患者睪丸抬舉試驗陽性,13例患者睪丸與附辜的分界不清晰,17例提睪肌反射減弱,5例較為嚴重提睪肌反射消失。
1.3 輔助檢查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40例患者可見患側睪丸增大,程度不一,回聲不均勻,血流明顯減少27例,血流消失者13例,5例患者因血流正常難以超聲確診,予手術探查。
1.4 治療方法
45例患者均予手術治療,在陰囊處做切口,觀察睪丸扭轉的角度,先對睪丸和精索進行復位處理,用溫鹽水紗布對睪丸進行濕敷,時間為20~30 min,32例患者的睪丸色澤逐漸恢復正常,予睪丸固定術和鞘膜翻轉術,保留睪丸。13例患者的睪丸色澤未恢復正常,呈紫黑色,與復位前無明顯變化,予睪丸切除術,患側處理完畢,同時對對側睪丸進行探查固定處理。
1.5 觀察指標
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準確度、手術探查后睪丸的保留率,觀察隨訪1年后睪丸保留患者及切除者對側精液的質量。
2 結果
40例患者經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5例手術探查確診,診斷準確度為88.89%。45例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術中見睪丸扭轉角度在180°~550°之間,32例給予睪丸復位后保留固定治療,睪丸保留率為71.11%,13例給予睪丸切除術治療,隨訪觀察1年,無再出現睪丸扭轉,保留睪丸者出現睪丸萎縮3例,精液檢查精子數量低于正常、活力降低,其余29例精子數量及活力均正常,精液正常率為90.63%;睪丸切除者,對側睪丸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大小、形態、回聲、血流均正常,精液檢查精子數量及活力均正常,對側睪丸正常率為100%。
3 討論
睪丸扭轉即精索扭轉,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所有年齡段均可發病,但以青少年發病率較高,左側多于右側。臨床分型為鞘膜內型和鞘膜外型,新生兒常表現為鞘膜外型,青少年和成人主要表現為鞘膜內型[2]。其病因主要為患者解剖異常,睪丸和附睪的活動度較大[3]。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睪丸突發性疼痛,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可持續性也可呈間歇性,可向同側腹股溝或下腹部放射。查體可見患病側的睪丸發生腫大,變硬,有明顯觸痛,附睪的解剖位置可隨之異常,精索腫脹并增粗,睪丸抬舉試驗陽性,提睪肌反射減弱或消失。睪丸扭轉確診的標準是9MTC睪丸核素顯像表現為放射性不積聚的“冷結節[4]”,但是9MTC睪丸核素檢查所需時間較長,設備要求高,對急診檢查不適宜,所以臨床上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為首選,因其具有快捷、無創、費用低廉等優點,并且特異性較高。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發生扭轉的睪丸血流明顯減少或消失,但由于部分睪丸扭轉出現間歇性,在間歇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結果顯示為血流正常。故對血流正常者可給予手術探查。在睪丸扭轉發病的早期,組織或血流未發生改變時,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故常常發生誤診,最易誤診為急性附睪炎,本文中8例曾誤診為附辜炎或腎絞痛,誤診率為17.78%,誤診率較高,因此在睪丸扭轉早期不可完全按照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診斷,需綜合分析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體征等,以提高診斷正確率,減少誤診。
睪丸扭轉的治療以手術探查為主,睪丸扭轉的發生時間是決定手術方式的關鍵,多數學者均認為發病6~8 h內進行手術探查并復位固定,睪丸的成活率較高,如發病超過24 h,睪丸可發生壞死、萎縮等不可逆性損害,使精液質量嚴重下降,導致男性不育[4,5]。所以睪丸扭轉宜給予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已經明確診斷或高度懷疑睪丸扭轉者,應給予手術探查治療,不主張手法復位,因為手法復位的盲目性較高,復位不當反而加重病情,并且復位仍可復發。手術過程中根據復位后睪丸的血運恢復情況決定睪丸的處理方法,睪丸復位后,用溫鹽水紗布濕敷睪丸20~30 min,如果睪丸色澤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則保留睪丸并給予睪丸固定術和鞘膜翻轉術治療,如果睪丸色澤未好轉仍為紫黑色,則給予睪丸切除術。睪丸的解剖異常是雙側性的,所以有必要對對側睪丸進行探查并給予睪丸固定處理,防止對側也發生扭轉。
[參考文獻]
[1]鄭斌. 11例睪丸扭轉臨床診治體會[J]. 重慶醫學,2009,38(13):1701-1702.
[2]石美鑫. 實用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755-1756.
[3]陳長青,陳方,齊雋,等. 睪丸扭轉診治66例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4):444-445.
[4]張永標. 睪丸扭轉50例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4):68-69.
[5]李華兵. 睪丸扭轉20例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4):177-178.
(收稿日期: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