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小非 韓松 王文和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以該計劃的實施為契機,推進卓越工程師的思想政治培養,為社會提供心理素質過硬、思想道德合格的優秀卓越工程師奠定堅實基礎。
需要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以需要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也是培養心理素質過硬、思想道德合格的當代卓越工程師的基礎。
1 當前大學生的需要及其特點
1.1 當前大學生的需要
根據黃希庭教授等著名學者編制的“大學生需要結構調查問卷”,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包括維持生存需要、物質享受需要、性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秩序的需要、躲避羞辱的需要、躲避傷害的需要;交往需要包括友情的需要、求援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成就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權利的需要;發展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發展體力的需要;貢獻需要包括助人的需要、建樹的需要、奉獻的需要等。
1.2 大學生需要的特點
縱觀大學生的需要,能得知大學生的需要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如友情、求知、自尊自立和建樹的需要都是大學生的主導需要,這些都是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而低層次的需要大都處于較弱的地位。除此之外,大學生的需要呈現以下特點:
(1)大學生的需要具有強烈性。隨著生理的成熟,心理的發展,大學生在需要的程度上表現為越來越強烈,特別表現為精神需要占據優勢地位。如發展、尊重、交往的需要尤其強烈。具體表現為大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不滿足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專業課以外的選修課也特別感興趣。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能力的不斷增強,大學生希望獨立自主地生活與學習。他們還希望和別人交往,從中滿足交往的需要。
(2)大學生需要的差異性。由于每個學生的年齡、性別、地位、思維方式、主導價值觀等差異,他們的需要也不一樣。正如“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天下也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需要,這就體現出需要的差異性。尤其是在追求個性化發展的今天,大學生需要的差異性尤為突出。
(3)大學生需要的矛盾性及其無限性。人是需要矛盾發展著的綜合體。大學生的需要是復雜的、多層次的,他們隨時處于矛盾運動的狀態中。主要表現為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矛盾,低層次需要和高層次需要的矛盾等。這種矛盾性,又體現出了需要的無限性。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那樣“滿足需要的過程會使另一種需要轉入可以說是潛在的狀態。”由于人的需要矛盾發展的規律,一旦滿足了某一范圍的需要,又會產生新的需要,這個序列是無止境的。
(4)大學生需要的功利性。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同于以往的大學生。他們對功利的需要表現得更為強烈。他們的求知,他們的交往,往往帶有功利的色彩。據調查表明,現在大學生入黨,有一部分人是為了給找工作加重砝碼。隨著年級的升高,大學生越來越注重物質需要,而其奉獻需要減弱。這也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一個問題。
2 針對卓越工程師的需要及其特點的思想政治培養
人類歷史的長河無非是從需要到滿足的一種時間推移而已,其基本線索則簡單得令人驚奇。那就是 “需要—滿足—需要—滿足”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需要既是人們從事生產、社會發展、歷史前進的原始動因,又是人們活動的結果,有時甚至是通過人的活動剛剛被創造出來的新體制。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從需要入手的一大規律。大學生的需要及其特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一方面善于從大學生的需要出發,滿足其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必須合理調節與發展大學生的需要。
2.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各種需要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需要觀。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既反對完全否定個人的需要,又反對把個人需要凌駕于社會需要之上的極端個人主義。要引導大學生建立起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和諧關系。既讓個人需要在社會需要中得以發展,又促進了社會需要的發展。當兩者產生沖突時,應以社會需要為重。還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處理好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低層需要與高層需要的關系,使得大學生認識到,物質需要是基礎,但精神需要或高層需要才能使人真正地感到幸福。
2.2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功能是指切實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易被人接受,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重視理論功能而輕視實效功能。我們應在實際工作中,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為出發點,創造條件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如合理的物質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如學習困惑、生活困惑、交友困惑等。
2.3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功能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大學生的需要也各不相同。這一現實情況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不應“一刀切”,而應該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此,我們應該全面調查研究每個教育對象的重點需要,針對這些需要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2.4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測功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需要時刻處于矛盾發展中的狀態。這說明,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實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滿足他們的需要上,還應該根據需要發展的規律和大學生的心理規律積極地預測他們的需要,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他們向著更為高尚,更能促進精神發展的需要層面過渡,以提升他們的需要層次,使他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 總結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工程教學,在思想政治培養方面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思想政治培養入手,就卓越工程師在思想政治培養方面進行探析,為培養心理素質過硬、思想道德達標的綜合性卓越工程師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科天.需要哲學導論[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6
[2]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9:171.
[3]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孫丹薇.全面關心大學生需求,積極促進大學生發展[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
[5]歐陽娟.以人為本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德育研究(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