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學案例;討論;方案;話題;過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58—02
新課程推行以來,通過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中一些重點、難點或熱點問題,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確實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然而一部分教師對討論教學法沒有完全掌握,不能有效地組織開展討論活動,致使教學出現失誤,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下面是筆者遇到的一個案例:
四月份,筆者去某鄉鎮中心小學檢查教學工作,聽了一節六年級語文課,課題是《我最好的老師》。課堂上遇到這樣一個場面: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時,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說一說懷特森老師給我們的整體印象。”教師作了兩方面提示:1.教學方法獨特體現在什么地方。2.為什么給學生傳輸了錯誤的信息。要求學生通過看書再進行小組討論。聽完教師分配的任務,學生分成小組開始討論問題。教師在教室巡視,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過了不到兩分鐘,當討論還繼續的時候,教師說“我聽有的同學說對了”“有的同學已經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聽到教師的聲音,學生頓時安靜了下來。教師簡單地強調了有關要點后,又引出下一個話題,“在追求科學真理時,我們應該怎么樣?”要求學生進行討論……一節課接連進行了五次討論,每次討論都因教師的簡單處理而收場。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在討論環節上出現了明顯的失誤,歸結起來有以下內容: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充分,學生沒有進行深入的討論;教師注意了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其他學生;通過自己的話語暗示,打斷了學生的思維,人為阻止了討論活動的進行。忽視了討論成果展示和學習評價環節,致使教學活動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其次,在教學設計中,對討論各環節考慮不周。再次,沒有正確掌握組織討論活動的方法。如,對如何組織學生討論、點撥引導和調控課堂缺乏應有的策略和方法。
那么,怎樣才能組織好討論活動呢?筆者認為,教師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做些嘗試。
一、周密設計討論方案
討論活動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能否設計好討論活動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四個問題:1.在什么情況下討論。2.討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3.怎么開展討論。4.討論要達到什么效果。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前提下,研究討論策略,選擇討論方式。通過討論設計,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二、認真擬定討論話題
討論話題是教師組織討論前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有什么樣的討論話題,就有什么樣的討論結果。討論活動是否有價值、有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討論話題的質量。因此,教師應重視討論話題的預設,要精心擬定有意義的討論話題。要把能否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作為好話題的標準認真考慮。提煉話題時,應注意以下要求:1.注重真實性。2.具有針對性。3.富于啟發性。4.激發主體性。5.追求開放性。只要按這些要求去擬定話題,就不難找到好的討論話題。
三、精心構思討論過程
討論話題確定之后,如何進行討論,是教師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對此,教師要精心策劃,尤其對討論過程中的細節問題更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怎樣引入討論,采用什么方式把學生引導到討論上來;應該給學生留足多少時間,才利于學生充分進行討論;教師如何引導、指導學生參與討論,怎樣點撥、提示,才能把討論引向深入;怎樣對討論活動進行調控,隨時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教學活動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有序進行。在此基礎上,形成縝密的討論過程文本詳案。
四、合理進行學生分工
開展討論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參與。要把討論組織好,教師應進一步明確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以便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干,并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進行分工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困生,可以適當地給他們分配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其獨立完成。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發表自己在學習上的見解和看法。
五、親自參與討論活動
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當中,參與學生討論,傾聽學生意見,注意發現學生有創新的主張和見解。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討論提供一個寬松的空間,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發表意見。適時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有益的建議,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六、注重展示討論成果
課堂上,對學生討論成果的展示必不可少。如果班級學生過多,在無法做到一一展示每個學生的觀點的時候。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充分地讓每個小組把本組討論成果盡可能向全班學生展示。同時,教師應注意加強對各小組學習情況的考核,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課堂。對表現突出的學生、有進步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七、及時評價學習活動
學生討論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評價活動時,教師要對活動進行總結和點評,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路和所采用的方法。對于不同于常規的思路和方法,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明確指出失誤的地方。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討論活動的有效組織和正確引導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能否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和恰當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只有重視對討論活動的組織、引導和調控,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