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林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更新;難點突破;理解能力;提高;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68—01
多媒體技術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還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的變化。下面,就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談一些認識。
一、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
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必將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例如,學生學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出示這樣一道題:某小學操場長80米,寬50米,為了滿足學生活動的需要,操場的長增加30米,寬增加20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畫一畫,并算一算。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這樣的錯誤解法:30×20=600(平方米)。這時,我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先出示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與寬,形成擴大后的長方形,并把面積擴大的部分涂色。學生能直觀地看出增加的面積并不是長30米,寬20米長方形的面積。之后,再讓學生看圖思考并討論增加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在可視圖形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計算出了答案。
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傳遞形態,主要以口語交流為主,以模型、掛圖、板書和實物演示為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感到單調、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果不理想,而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等功能,可以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教學“射線具有可以無限延伸”這一特點時,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這樣的物體,所以,學生對“無限延伸”一詞的理解似懂非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延伸”一詞的意思,我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現一個亮點,然后向一端延伸,成為一條亮線,亮線越來越長,逐漸延伸出了屏幕。我一邊演示,一邊敘述“像這樣無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線將無止境地延長。”借助這樣的動態演示,學生頭腦中出現了“無限長”的情境,對“無限延伸“一詞有了真正的認識,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低年級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演示,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能給學生的感官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例如,教學“時、分、秒”時,我事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一個大鐘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很清楚,點一下運行,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點一下暫停,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也可拖動秒針或分針轉動,使學生明白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小格。生動形象地演示,使學生對時、分、秒有了深刻的認識。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于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使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激發學生奮發學習、掌握正確思維方法的“催化劑”。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搜集有關數據,顯示在電腦屏幕上: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多個國家土地面積、人口數的大小及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小,今年中央電視臺春晚各個節目的收視率……通過了解生動、有說服力的數據,學生不僅輕松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還通過分析國家人口、土地面積、經濟實力及我國的科學成就等,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