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如何利用好微博,使其更好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已是擺在大學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微博的魅力何在
(1)信息獲取與發布的便捷性。在個人微博中,用戶只需點擊“發布”,即可隨時隨地分享自己身邊的新鮮事;點擊“評論”即可隨時評論感興趣的微博;點擊“轉發”,即可將關注者的微博轉發到自己的微博;點擊“私信”即可進行一對一的單獨交流。也正是微博這些強大的即時交流的社交功能,迎合了廣大青年充分發表自己觀點意見、贏得他人關注、追求新意的社交和心理的需求。
(2)個性化交流與分享的實時性。用戶可以通過網頁、手機上網、短信、即時通訊工具等方便快捷的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新浪微博的口號是“隨時隨地分享你的新鮮事兒”,很多人通過微博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第一時間分享給他人,從而實現了“現場直播”。自微博流行以來,許多熱門突發事件的第一報道者都并非專業記者,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微博用戶,也讓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
(3)人際網絡的高效傳播性。微博上的人際網絡主要是通過“關注”或者“粉絲”來建立的,微博信息的擴散則主要通過“轉發”的功能來實現,一條信息可能引來無限關注,帶來網絡覆蓋的裂變,用戶還可以通過對“評論”等功能建立與各界精英互動,①其高效傳播性甚至可以用“病毒傳播”來形容。
2 微博對大學生的“利”與“弊”
微博作為當代大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新的網上交流方式,它已經開始影響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2.1 微博給大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
(1)微博是當代大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微博可以實現即時的互動交流,它既具有“一對一”的人際傳播的特點,同時也可以進行“一對多”的交流,并且通過轉載、復制等形式實現信息的瞬間海量傳播。通過微博,大學生可以開拓視野、了解社會動態。
(2)微博是當代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新興媒體的主要用戶群,大學生利用微博平臺探討時事、發表觀點、廣結良友,微博逐漸演變成大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微博上,大家可以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當下的時事熱點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②所以,微博既可以讓大學生們記錄生活、表達情緒情感,又可以交流思想、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2 微博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1)微博信息魚龍混雜,會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③由于微博信息的高效傳播,大量信息直接呈現在大學生的面前,信息中難免會夾雜著一些與社會主流思想背道而馳的不健康內容,若沒有了老師的引導,這些信息將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2)部分大學生過于沉迷微博,容易導致人際交往異化。由于使用微博的便捷性,容易讓學生形成依賴心理,無論是課間、課后休息都習慣用各種方式登陸微博,查看自己關注的內容,較為惡劣的情況是有些學生經常在課堂上低著頭玩弄手機,以致耽誤了正常的課程學習。
3 微博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3.1 微博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
(1)微博有利于營造寓教于樂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微博作為當代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同時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關注和評論微博,并發布與學生有關的微博等形式把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和微博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一個寓教于樂的思政教育氛圍。
(2)微博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動的師生交流方式。素質教育注重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微博的出現正可以創新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拉進師生距離。老師通過查看大學生發布和轉發的微博內容,可以及時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把握思想動態;通過發布微博、評論微博這種更平等、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3)微博有利于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微博憑借其應用的廣泛以及功能的強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空的限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無限的新陣地;運用微博傳播信息的多樣性進行思政教育,符合大學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習慣,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3.2 微博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
(1)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受的重視度不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廣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中擁有微博的人數約占40%,可見,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微博的積極作用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樹立起將微博作為重要的工作平臺和工作載體的意識,充分利用這個功能強大的“微博”載體,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行使其職責,并且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2)微博的低門檻易引發學生的認知偏差。在微博中,由于用戶注冊的低門檻,每個人都可以在微博上發布大量的信息,這難免會造成信息的泛濫和信息的污染。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種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反人類的消極價值觀念,甚至一些包含暴力、色情等內容的文字、圖片、視頻也夾雜其中,給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帶來了沖擊,腐蝕其心靈,動搖其信仰。④
(3)微博使高校校園網絡輿論的監控難度增大。網絡信息的真假難辨,一些大學生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偏差,所以對這些網絡信息的適時監控、分析、加工和處理已經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由于微博的高效傳播性——傳播內容廣,傳播速度快,傳播主體多而雜,加上可能存在去個性化、從眾等心理,這些均給高校校園網絡輿論的監控增大了難度。
4 用好微博,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心”的溫暖
首先,端正大學生上網態度,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博。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轉變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充分運用好微博等新興的網絡交流工具,并在微博的使用過程中進一步端正學生的上網態度,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微博。此外,加強網上信息的引導與監控,對于進一步促進正確的、高層次的網絡文化的形成也非常重要。
其次,重視主渠道作用,將微博引入教育教學。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將微博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方能進一步提高教學內容和成果。如利用微博這個平臺,老師可以在微博中向老師提問,老師也可以在微博中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老師也可以在微博中主持一個課題的討論,鼓勵學生在微博上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相關的評論,最后由老師進行綜合講評等等。只有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將與微博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入課堂,才能緊密聯系時代發展和變化,與時俱進。
再次,創建學校微博、教師微博、專項微博,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間。高??稍O立“官方微博”,發布客觀、公正、詳實的信息,為大學生及社會公眾提供全面、迅捷、透明的服務;高校老師可建立微博,以大學教師的師德師范和淵博學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還可以通過加入學生微群,與學生進一步互動、交流,通過微博,老師和學生可以成為親密無間的“博友”;同時,微博還可以應用于黨建工作、大學生管理與服務、心理健康教育和共青團的建設、大學生就業等工作中。
最后,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對微博進行引導和監督。如上文所述,將微博引入教育教學、創建學校微博、教師微博、專項微博,可大大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在做好各項本職工作的同時,開通微博關注學生動態,并運用微博進行思政教育,這無疑是增添了高校思政工作者一定的工作量,故應該在鼓勵的同時引進激勵機制。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定期考核評比機制,獎勵充分將微博運用于教育教學的思政工作者;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專人管理學校微博、學院微博、專項微博,并設為一定的工作量,為微博專項工作設置一定的補貼等等。只有不斷完善激勵機制,促使思政工作重視微博、充分利用微博,運用微博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監督,才能達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注釋
①廖金寶.微博輔助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究[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②范蕓蕓,畢瑩.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圍上一條溫暖圍脖——淺談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教育,2010.
③臧鵬,崔可偉.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初探[J].科教縱橫,2011.6.
④錢文斌.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