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 宋超
目前,我國的師范類高校主要擔負著中小學教師的人才培養與培訓任務,其教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基礎教育的發展。因此,在高校畢業生的培養中應緊密結合當前的基礎教育,使畢業生及時掌握現代基礎教育的發展動態,并能引領和推進基礎教育的發展。通過加強高等院校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師范生將獲得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增強其教學實踐能力。在合作中,通過與中小學教師的交流,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培訓活動,提高中小學校的教育水平,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并最終達到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共同發展和提高的目的。
師范院校作為理論知識的研究和培訓中心,將為中小學校的理論教育和人員培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另外中小學校作為基礎教育基地,具有豐富而有效的實踐教學經驗,是高等院校理想的實踐基地,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鍛煉的平臺。高等院校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
1 院校合作對師范生及師范教育的影響
以中小學為實踐基地,師范院校構建了貫穿師范生大學四年的全程教育實踐模式,第一年教育調查,第二年教育見習,第三年教育服務,第四年教育實習。通過教育調查,師范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基礎教育的現狀。在教育見習中,師范生深入中小學校的課堂,開始關注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服務活動,即選派師范生協助中小學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心理咨詢和指導第二課堂活動。師范生在合作學校的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定的教育經驗,與中小學校學生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增進了對中小學校學生的了解。學生實習,意味著真正走上講臺,進行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尤其是支教學生,由于實習一個學期,時間較長,甚至完全頂替實習學校一名教師的工作,使其在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等過程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教育經歷,使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大大縮短了由一名新教師到一名成熟教師的適應過程。通過在中小學校的實習鍛煉,實習生不僅意識到要知道“教什么”,也要懂得“如何教”,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學生。
正是由于院校合作,師范院校才有了眾多的實踐基地,為師范生的實踐活動提供平臺,才能構建起全程教育實踐模式。與這種模式向配合,師范院校重新調整的教育課程模塊,共四個類別:基礎理論課程,主要是教學的原則規律,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學科教育課程,包括學科教學論、學科教材與案例分析;教育技能課程,從事教育教學需要的技能,包括班級管理、心理咨詢與教育、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口語、毛筆字訓練等;教育研究課程,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及教育資源開發的能力,包括學科教育研究法、校本課程開發。師范學院職前教師的培養模式一直是“先理論后實踐”,導致教師職前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實習支教的實行,可以說是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相結合。①
2 院校合作對中小學教師的影響
2.1 促進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素養
中小學校教師大多從教多年,很多教師礙于繁重的教學工作而思想僵化,缺少對教學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研究,雖然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很多卻形成了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實習生活躍在老教師之間,為其帶來了新鮮的教育理論,全新的教育視角,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還有高漲的教育熱情。老教師們普遍感覺受益良多。并且,實習生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老教師在一定時期內完全從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參加師范院校組織的集中培訓,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重塑職業理想、提升教師素養、擴展學科知識、增進教學技能,甚至鍛煉研究思維,開發其科研能力。
2.2 促進中小學教師教師角色的轉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長期以來,教師的角色被定位在知識的傳授者。目前,大部分教師也不外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思想教育者。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教師不應只是灌輸型的傳道授業者。在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下,教育理論的更新及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呼聲不斷提高,促使教師向多維度復合型角色轉換。而院校之間的合作培訓、合作研究促進中小學教師的角色轉變。
中小學教師在師范院校的再培訓以及在合作中與大學教師的不斷交流中,學習了新的教育理論,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師不僅是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還應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主要職能應從“教”轉變為“導”:引導、指導、輔導、教導。②在指導實習教師的過程中,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習慣不斷受到沖擊,這必然會使其進行自我反思,加速其成為“反思型教師”。在合作中,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師一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促使其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研究、探討,他們不再只是教材知識的講解者,還是教材編訂的參與者。在與大學教師共同承擔一些課題項目的研究中,中小學教師獲得大學教師的指導,學習到相關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也有助于其成為“研究型教師” 。③
3 院校合作對大學教師的影響
大學教師尤其是教與學、心理學及學科教學論教師通過與中小學校的合作交流,對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直接的了解與深入的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改變了教育研究者長期脫離基礎教育實際的現狀。在與中小學教師一起解決教學、教育過程中實際的困惑與困難中,使大學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得到發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意義。在針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課題研究中,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出與完善,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總之,加強中小學校與師范院校在各方面的合作,有利于改革和創新教師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推動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動,不僅使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論得到完善,同時使高校畢業生的職前教育與職后培養結合得更加緊密有效,使其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從而提升師范生的專業素質和教育能力,并最終提升大學與中小學校教師的教學與學術水平,促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注釋
①張海珠,陳花,張艷,張賢嫻.合作研究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思路[J].教育科學論壇,2010(11):62-64.
②王京華,楊馥卿,韓紅梅.合作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112-115.
③任智霞.淺論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及啟示[J].傳承,2007(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