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
〔關鍵詞〕 數(shù)學課堂;簡約美;內(nèi)容;目標;環(huán)節(jié);指導;
多媒體;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44—02
新課改以來,超越于傳統(tǒng)教學的諸多新課程理念,如目標多元、尊重差異、重視過程、講求合作、關注體驗等,都得到了教師們的積極響應,也給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但是,“繁華”背后,我們看到不少數(shù)學課,特別是公開課追求內(nèi)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異,卻因教學時間有限,教學調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靈動,缺乏藝術,結果教者教得辛苦,學者學得疲憊。因此,努力讓課堂從冗繁走向凝練,從緊張走向舒緩,從雜亂走向清晰,在體現(xiàn)教育功能的基礎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簡潔,應該成為我們當下對課堂教學反思、調整的積極舉措。
內(nèi)容——簡約厚實,突出主線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選擇恰當?shù)膶W習內(nèi)容,特別是抓住課堂的本質內(nèi)容,精簡非本質的內(nèi)容,就會使一節(jié)課顯得既厚實又簡約,有“骨”也有“肉”。以“年、月、日”一課為例,這節(jié)課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解決來自學生的三個問題:1. 學什么?(知識的切入點);2. 怎樣學?(知識的增長點);3. 有何用?(知識的延伸點)
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教師把握住了這三個核心問題,課堂教學的主線就相當清楚了,而其他的細節(jié)、知識、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實,就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內(nèi)容而言,它的本質表現(xiàn)形式都可以歸納為三個問題:學什么?怎么學?有何用?這三個問題也構成了數(shù)學課認知沖突的主線。
目標——簡潔明了,一目了然
教學目標既是教師規(guī)劃課堂教學全程的起點,也是反思教學效果的基準。教學目標的擬訂應該“簡潔明了、實實在在、易于達成、便于反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我擬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以了解每個月的天數(shù)為載體,通過手勢演示的方式,達到識記每月天數(shù)的目標;2.以計算全年的天數(shù)為載體,通過自主嘗試、全班交流的方式,達到算法多樣化基礎上合理優(yōu)化的目標;3.以大月、小月、平月的區(qū)分為載體,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的方式,達到滲透分類思想的目標;4.以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為載體,通過自然常識、歷史資料介紹的方式,達到傳播數(shù)學文化的目標。這樣既關注了目標的全面性,又關注了目標的達成性,用“以( )為載體,通過( )的方式,達到( )的目標”的形式來撰寫教學目標,使每一條目標都實在、具體、明晰,從而利教、利學、利評。
環(huán)節(jié)——簡化流暢,清新明朗
數(shù)學學習本來應該是一件愉悅的事情,但是由于教師的預設過多,從而使原本簡單的課堂變得紛繁復雜。筆者始終相信:“好課本簡約,妙手才可得”。我們何必設計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鉆?我們不能忘記教學設計的任何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學生更真實、有效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比如,“軸對稱圖形”一課的引入環(huán)節(jié),一位教者先通過課件播放了一段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錄像,然后提問:“同學們,從剛才的錄像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紛紛回答:我看到了姚明;我看到了奧運五環(huán)旗;我看到中國運動員很多;我看到了奧運會火炬……幾分鐘過去了,仍然沒完沒了。教師只好繼續(xù)引導:“姚明手中拿的是什么?”有學生立即回答:“國旗。”“國旗上面有什么呢?”“五角星!”學生齊答。聽到這兒我才明白該教師原來是要讓學生從錄像中找到“五角星”這個軸對稱圖形。對于一節(jié)40分鐘的課而言,用五六分鐘的時間才將探究的內(nèi)容引出來,實在沒有必要,也沒多少價值可言。
簡約化的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過程簡潔、思路清晰,緊扣“主線”展開,層層向前推進,有“娓娓道來”的感覺。而另一位教者先組織班上女生擺出了一個“千手觀音”的造型,喚起了學生對春節(jié)晚會這個節(jié)目的回憶,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節(jié)目美輪美奐,帶給人們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享受,你們覺得節(jié)目中這些造型有什么特點?教師的適時點撥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簡約而有效。
指導——簡要到位,恰到好處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當學生出現(xiàn)偏差、走入誤區(qū)時,需要教師“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需要教師“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路“卡殼”時,需要教師“輔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當力求簡要到位:指導得精當,指導得明白,指導得科學,指導的內(nèi)容要具有提示性、啟發(fā)性和示范性。例如,在作鈍角三角形底邊上的高時學生經(jīng)常出錯誤,原因是生活中人們講的“樓房有多高”、“身高是多少”中的“高”往往是以地平線為參照物,是垂直于地面的。而數(shù)學中所講的“三角形的高”,是垂直于指定的邊的(也就是底),是以底邊為參照物的。“數(shù)學里的高”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高”!因此,當教師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意義的“高”進行辨析后,他們畫三角形高的時候就很少出錯了,這樣的指導才點在問題的“要害處”。
多媒體——簡單實用,以一當十
從當年的熱烈追捧到現(xiàn)在的理性對待,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不是萬能的,從教學成本的角度來看,有時不恰當?shù)氖褂蒙踔潦且环N浪費。實踐再次告訴我們,大多數(shù)的日常課堂還是適合使用常規(guī)媒體來教學的,并且只要教師認真吃透教材,以“用教材教”的理念來教學,課堂照樣可以很成功、很精彩。現(xiàn)在課堂常見的三“無”現(xiàn)象(無板書、無看書、無書面作業(yè)),恐怕多少也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度有關。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為了形象表達“圓錐的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精心制作了動畫演示的課件,模擬了體積轉換的實驗過程。試想我們?nèi)糇寣W生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實物,通過倒水或倒沙子的方式親歷探究的過程,那么比看動畫演示更有價值,因為動手實踐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而課件的演示只是一種結果的展示。
語言——簡練深刻,字字珠璣
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簡練、深刻:問題語言要導向明確,過渡語言要自然流暢,評價語言要扼要坦誠。如,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我們通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我們問:“拋3次硬幣,有1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那么拋第4次硬幣結果是什么?”不少學生會選擇“正面朝上”。理由是: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共拋了4次,不就應該是正面和反面各2次嗎?所以,第4次應該是正面朝上。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討論,然后借用一句“硬幣是沒有記憶的”數(shù)學名言對此作了點評,簡明、形象、深刻地指出:每一次活動都是一個獨立的隨機事件,每一次拋硬幣的結果都無法確定。
數(shù)學課的評價語言力戒廉價表揚、肉麻吹捧,要是非分明、真實坦誠,這樣的語言才有分量。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是教師教學個性與風格充分展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追求簡約化課堂的過程中更為重要。它對于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激勵、召喚、調節(jié)、啟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使之走向高度凝練、成熟,具有大家風范與個性風采。
簡約給人的是一種明了、凝練的感覺,簡約是對冗繁的數(shù)學課堂的一種“清洗”,是對數(shù)學學習本質的一種“回歸”。“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歸根到底,簡約化的教學所追尋的就是“還原數(shù)學本色、復歸學科本位”,就是“倡簡、務本、求實、有度”,就是著力追尋一種“大道至簡”的教學境界。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