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志勇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國內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隨意性,首先,是過分強調分科原則,部分學科課程體系的構建缺乏系統思想,很難利用交叉學科知識進行思維創新,不利于復合型、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偏離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其次是培養方案隨意制訂,課程設置不成體系,存在“因人設課”現象;再次,研究生課程設置未能拉開層次,研究生與本科生課程內容存在重復,未能體現研究生教育應有的層次。
1.2 課程內容滯后
國內高校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普遍存在創新性、前沿性和國際性不足的現象。課程內容陳舊滯后,無法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熱點問題,滿足不了研究生學習國際前沿知識的要求。目前盡管很多任課教師非常重視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但與國外一流研究生培養機構相比,知識更新的速度仍落后于科學研究的速度。
1.3 教材選用不理想
首先,部分教材的內容、難度等方面均不適合研究生教學,多數教材無法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其次,部分教材是把經典專著和國外較好的文獻翻譯后匯集在一起,無法充分展現原著精髓;第三,部分研究生教材與本科教材內容交叉,研究生課程教學成為本科生教學的簡單延續,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第四,部分教材是教師個人研究心得,由于個人學術思想的局限性,極大限制了研究生的創新思維。
1.4 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國內部分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仍采取灌入式講授法,教學方法缺乏啟發式和創造性理念。學生往往還是被動認知,很少有機會主動去思考一些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部分課堂雖然稱為研究型教學,但由于任課教師不重視,教師沒有有效組織課堂,沒有有效引導,造成研究生在課堂上只關心自己承擔講授的部分,對于其他同學的講授一是聽不懂,二是確實也沒有講明白,造成講臺上學生在講課,底下都在開小差,沒有討論和質疑的氛圍,部分課程教學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教育資源。
2 成因分析
2.1 學校忽視課程教學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許多高校提出了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科研工作成為中心任務,論文和科研經費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而教學工作就相對受冷落;同時近些年各高校在研究生規模迅速發展的同時,未能及時摸索有效的教學運作模式,教學基礎建設相對滯后,主要表現為教學資源的緊張、教學秩序的混亂和教學管理的低效。
2.2 研究生任課教師輕視教學
對教師來說,涉及到其切身利益如職稱的晉升、導師遴選等方面的主要評價指標是科研項目、科研論文情況,教學方面指標相對較少。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只有付出大量精力,才能講授好一門課程,但這些付出很難在工作中得到體現,而“搞科研”既有名又有利,從而導致教師投入教學的精力嚴重不足。
2.3 研究生任課教師師資素質下降
由于近些年研究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師生比急速下降,很多高校師資不足,同時由于科研的“分流”,由此引發部分高校降低研究生任課教師要求,造成部分不具備資質的教師承擔了大量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這部分教師不具備其所在學科專業深厚的理論基礎,授課經驗不足,不能及時了解、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對待教學隨意、備課不認真、放寬考核要求,導致研究生所學知識不成體系,毫無創新意識。
3 關于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3.1 解放思想,要加強課程教學過程管理
建立規范的研究生教學管理體制,對于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非常重要。教學單位應強化教學工作的基礎地位,建立規章制度規范教學管理,形成“領導重視教學、教師傾心教學、學生評價教學、科研促進教學、政策傾斜教學、經費優先教學、管理服務教學、輿論導向教學”的良好氛圍。應規范研究生任課教師準入制度,制定課堂授課評價辦法,獎勵優秀任課教師,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3.2 與時俱進,教學內容要體現研究生培養特點
第一,各學科應結合自身特點將本科、碩士和博士的課程作為一個體系來統籌協調,避免因人設課、課程重復設置,并注重各學歷層次間課程的銜接。
第二,教學內容要符合研究生的特點。研究生課程體系既要夯實基礎知識,又要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體現前沿性、綜合性和跨學科知識的交叉性。為此,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應合理分配學時,將講授基礎理論、方法論與學科前沿問題相結合,如介紹國際國內權威期刊發表的最新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獲得的信息;同時,將學術成果所采用的方法與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相結合,使研究生培養既保持專業性又不失靈活性。
3.3 勇于改革,應精選教材或不用教材
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不同,課程內容除包含加深加厚的專業知識外,還需包含體現學科方向的前沿交叉知識以及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的科學研究設計方法。因此,考慮研究生這一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教師應更多地出版精品教材,或采用多本教材,或不使用固定的教材,而以權威的學術論文替代。這樣可避免教學內容陳舊的弊端,積極滿足研究生渴望學習國際前沿知識的要求。
3.4 從實際出發,摒棄灌入式教學方法
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教學要注重能力的培養, 需加強研究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提出、分析、解決、評價問題等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科學方法論、教學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上,要建立起以研究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依據課程內容的不同,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等研究型教學方法,把“教”變為“研”,激勵研究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發掘新知識。
3.5 加大力度,加強任課教師的培養
研究生任課教師的學術水平、實踐經驗、教學方法對于課程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學校應注重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搭建平臺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如設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精品課程項目、雙語課程項目、教材立項、課件立項等。同時,要注重年輕教師隊伍的建設,如組織課程教學經驗交流、教學觀摩活動,組織專家專題講座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