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應逐漸變“就業指導”為“職業指導”,強調在提高“就業率”基礎上提升“就業質量”,本文立足大學生個性發展特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及當今嚴峻就業形勢的現實展開研究,試圖研究并推出高校藝術設計個性化職業指導工作的體系,促進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藝術設計;個性化;職業指導;課程體系
本文立足于大學生個性發展特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及當今嚴峻就業形勢的現實展開研究,試圖探討研究高校藝術設計個性化職業指導課程體系,促進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水平的提高。
一、理論基礎
目前,各高校的職業指導體系中,藝術設計職業指導課程與其他專業并無太大區分,藝術專業的個性化特點明顯不足,按照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指導理論和經驗,藝術設計專業個性化職業指導是有規律可尋的,本文主要參考的理論有美國費蘭克·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霍蘭德的人格類型論、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1.特質因素理論。特質因素理論也稱為人一職匹配論,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費蘭克·帕森斯提出最早用于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經典理論之一。帕森斯的理論內涵主要是在清楚認識、了解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職業崗位需求條件的基礎上,將主、客觀條件與社會職業崗位相對照、相匹配,最后選擇一種職業需求與個人特長相匹配的職業。
2.舒伯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舒伯根據年齡將職業生涯階段劃分為成長階段、探索階段、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五個階段,并分析了每個階段應有的特征和面臨的職業發展任務。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認為人的職業心理處于一種動態的過程中,個人和職業的匹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從動態角度來研究人的職業行為和職業發展階段。
二、國內高校的個性化職業指導
國內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個性化就業指導與職業指導”,比較典型關于個性化職業指導的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以及所學的專業知識,對職業期望進行符合自身實際的科學定位,提高就業的成功率;第二種認為個性化就業指導更強調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是對傳統教學的完善與調整;第三種說法,通過個性化職業指導大學生把自身當作歷史中的唯一性,了解自身的需求,發展潛能。
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個性化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構
寧波大紅鷹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個性化職業指導工作的體系內容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設置校院兩級的職業指導課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除了接受學校公共的職業指導課程外,分院結合藝術生的特點進行了針對藝術設計崗位就業的職業指導課程設置,在課程內容方面以實用和趣味性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和游戲中學習,有別于以講授為主的學術課程。
2.小班化的教學更能保證教學效果,并且不同專業分開教學更有針對性。院系一級也應開設職業指導課,才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實現小班教學,更可以使專業教師參與進來,有利于將專業人才的培養思路與職業指導課相結合,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得到職業意識、職業觀的培養。
3. “校本化”的職業指導課程,結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專業特色,與學生的普遍求職要求相結合,才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寧波大紅鷹學院是一所民辦的本科院校,生源既有本科生,也有專科生,因此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來進行課程的設置和開展,絕不能一刀切。
4.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以實踐為主、理論為支撐的職業指導課程。課程強調實踐性,除了采用課堂講授外,還可以采取其他多元化的形式,比如小組討論、社會調查、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情景模擬、團體訓練、素質拓展活動、案例分析、企業實習見習等形式展開。
5.校企合作,共享社會資源。首先,教師和學生本身就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個人經驗分享、交流使教師和學生自身的資源共享;其次,與更多社會資源進行整合與互動,邀請外聘專家、成功校友、企業HR等專業人士開專題講座和座談,與用人單位建立廣泛穩定聯系,為學生提供實習見習的環境;最后需配備其他輔助資源,包括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工具、職業測評工具以及相關書籍、報刊、影視資料、網絡資料等。
6.職業指導課的考核需要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于理論知識可以使用考試等量化的評價方式;對于實際操作能力,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以及老師和學生的訪談等方式進行。
四、展望與發展
藝術設計個性化主要體現在辦學的特色化、多樣化上,充分發展每一個人的個性。學校的主要職能是培養人才,學校的特色化和多樣化最終也要落腳于人才培養。適當時候建設職業指導課教研室,真正讓職業指導有規范、又落實。有條件的高校應設置職業指導課教研室,這有利于職業指導工作向系統化發展,有利于對職業指導理論、實踐進行研究,有利于科學系統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開發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芹,肖斌.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與解決途徑[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2]周琦.加強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探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
[3]王本賢.生涯發展理論下的個性化就業指導[J].遼寧教育研究,2006(12).
(作者簡介:萬劍(1978.9-),女,漢族,浙江余姚人,碩士,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