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要】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我國新型產物,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獨特而積極的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小額貸款公司在經營發展及風險控制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問題思考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據央行發布的2011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3791家,與央行6月末發表的上半年統計相比,新增425家,貸款余額總計3359億元,前三季度累計新增貸款1379億元,其中僅三季度就新增485億元。大量民間資金的積聚,加上政策的引導,短短幾年時間小額貸款公司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日益凸顯出諸如自身、市場環境、監管等多方面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促進“三農”經濟發展,是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只貸不存”、融資難、后續資金不足
由于政策法規的限制,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后續資金不足。其一,小額貸款公司是“只貸不存”的非金融機構,其資金來源主要來自股東自有資本、捐贈資金,以及向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然而,向銀行融資成本較高,難度較大,且比例不得超過資本金的50%,這樣就意味著一旦注冊資本全部貸完,公司就再無錢可貸;其二,一些即溶機構雖有融資意向,但由于小額貸款公司不屬于金融機構,不能進行同業拆借,只能采取貸款方式,相應的需要提供擔保,而小貸公司本身從事的業務使其不具備充足的抵押和質押資產,從而制約了資金的融入;其三,人民銀行再貸款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再貸款只能帶給金融機構,而小額貸款公司目前不是金融機構,這就限制了其生存和發展空間。
(二)利潤空間小,稅收壓力大,負擔重
據調查,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利潤平均只有6%,溫州地區10%~12%的利潤已經屬于高收益,上海90%的小額貸款公司認為利潤低,7%表示能基本維持,只有3%的負責人認為利潤比較可觀。目前,盡管小額貸款公司從事的是金融業務,但卻是按普通工商企業繳稅。按照規定,小額貸款公司需要上繳5.56%的營業稅及附加和25%的所得稅。銀行業的所得稅是按存貸利率之差來征收的,而針對小額貸款公司卻是對貸款的全部利息收稅,這對于新生事物的小額貸款公司確實太高。目前國家對農信社有特別的稅收優惠政策,各地對商業銀行、農信社從事小企業貸款、農戶貸款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同樣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卻不能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小額貸款公司表示:算上納稅成本、人工成本、壞賬準備金等,小額貸款公司其實是個薄利的行業。于是,如何保持盈利就成為其發展中的又一大難題。
(三)經營不規范,專業人員缺乏,風險控制能力弱
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流程大多是調查、審查、發放三個環節,效仿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流程,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缺乏嚴格的貸前詳細調查,貸時跟蹤審查和貸后檢查的操作規范,風險監控能力薄弱。據調查,盡管在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時,都明確要求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準備金制度、采取風險保障基金等風險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額貸款公司仍然沒有明確建立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特別是部分試點公司單筆貸款金額較高,這將進一步加大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風險。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小額貸款公司的從業人員大多是新近上崗的,沒有經過系統的業務培訓,沒有掌握風險管理的技術,內部管理難度較大。目前,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尚不能納入央行的征信系統,無法從正規渠道對客戶的身份和信用進行有效甄別,因此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經營風險也較大,風險控制能力也相對較弱。
(四)監管法律缺失、責任不明、措施不力
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監管依據僅有2008年5月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及各地方政府以此為藍本制定的各類實施細則,行業監管基本處于無法可依、各行其道的狀態,在法制建設方面基本空白;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小額貸款公司日常監管和風險處置由地方政府負責,在中央層面無人負責,監管制度缺陷明顯。地方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涉及的有關部門包括金融辦、財政、工商、公安、銀監、人行等諸多部門,難以厘定職責分工;監管措施不力,存在準入審批重形式輕實質、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監管專業性不強、重發展輕規范的監管誤區等。
二、促進小額貸款公司良性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重點解決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問題
基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制度設計,只貸不存是其主要屬性,因此融資問題成為制約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一大瓶頸。目前各商業銀行也沒有給小額貸款公司開展資金批發業務,一是建議在這個方面應該加強業務研究和制度設計,鼓勵商業銀行給信譽好、盈利能力強、風險控制好、管理能力強的小額貸款公司評級、授信,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合作,目前中國農業銀行已開展了這方面的業務合作。二是建議有關部門盡快修訂政策法規,給小額貸款公司以合法的金融機構身份,讓公司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誰審批、誰承擔風險處置責任”的原則,對于試點初期的小額貸款公司可由地方政府管理,對試點成功的小額貸款公司可由銀監會整體監管。三是建議逐步放寬政策面,促進小額貸款公司轉化為村鎮銀行。其一,讓商業銀行成為小額貸款公司的大股東,為其轉化為村鎮銀行做好準備;其二,取消小額貸款公司股東數量的限制,擴大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資金基礎;其三,取消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上限的規定;其四,增加銀行授信融資比例。這樣,不僅可以使大量的民間游資有正規的投資渠道,而且可以提高小額貸款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同時也解決了其業務發展中后續資金不足的融資困難。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小貸公司減負
小額貸款公司面向中小企業和“三農”,服務對象不同于一般商業銀行的客戶,發放貸款數額小、筆數多、成本高。此外,在經營初期受到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影響,難以取得較好的經營效益,因此,在一些政策上應當給予支持。建議在小額貸款公司經營初期,給予一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出臺優惠財政稅收政策。如減免部分服務“三農”、小企業成效顯著的小額貸款公司營業稅和所得稅或進行財政補貼、貼息。或者將現在對農村信用社采取的所得稅西部全免、東部減半、營業稅統一減半的優惠政策惠及到小額貸款公司,降低其開辦初期的經營成本,促進其發展。二是加強配套支持。如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征信體系、落實涉農獎補新政,不斷夯實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發展基礎。三是在貨幣政策方面,給予小額貸款公司較低準備金率和利率方面的更多優惠。
(三)不斷完善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增強控制風險能力
小額貸款公司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創新風險防范機制,比如:將低收入者的未來的收益納入償還體系,或者建立風險保證金制度,由擔保人和借款人各拿出一部分保證金進行擔保,既可以減少貸款者的風險,又不會對借款者造成較大的損失;應當建立健全貸款管理制度,明確貸款“三查”的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還應當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監測機制,對貸款質量劣變及時反饋,對貸款呆賬充分計提準備金,增強對貸款風險抵補能力,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同時要大力開展小額信貸知識培訓、風險管理與控制知識培訓、小額信貸公司財務人員培訓、信貸人員培訓等。通過培訓,使員工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實際的操作經驗,提高其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
政府部門要加強信息披露,出臺強制性信息披露規定,以便于市場參與者對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規模、資金投向、盈利水平、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價,增強市場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約束力,促進其經營管理更加規范,將風險降到最低水平。
(四)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加強監管的有效性
通過建章立制,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市場定位、準入標準、業務范圍、風險管理、監管主體、違法責任進行統一規范。在清理與整合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研究構建較為完善的法規體系,使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和監管真正實現有法可依。同時要提升監管專業水平,避免多頭管理。一是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下,進一步充實政府監管部門尤其是基層的監管力量,提高監管有效性和覆蓋率。二是參照商業銀行監管的理念、經驗和模式,切實改進和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監管。三是加強對高管人員的動態考核和業務指導,落實好合規性監管要求,有效規范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四是引導小額貸款公司逐步落實好各項監管要求,加大小企業和“三農”服務力度,為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廣闊的空間。五是加強對與小額貸款公司有合作關系銀行機構的監管,構建防火墻,避免小額貸款公司風險向銀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