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萍
近年來,隨著新昆明發展建設步伐的加快,昆明城市建設的擴大,市級行政中心向東部遷移、致使城區(官渡、西山、呈貢)花卉種植基地減少,花農向昆明城區近郊縣租地發展增多,花農逐步向周邊縣轉移。宜良以優越的自然、地理、交通條件、深厚花文化基礎,成為了花卉基地主要遷入地區,甚至浙江、安徽、山東、湖南等省外的花商也涌入了宜良。從2007年至今,宜良縣城周圍的農田、山地等基本成了的苗木培育基地,走進宜良就可看到成片的大棚、苗圃占據了城區壩子。曾經的“滇中糧倉”已看不到水稻的蹤影。而且這些苗木基地正在迅速地由城區向周邊鄉鎮擴大,甚至宜良最偏僻的九鄉、竹山、馬街都成片的土地被花商租用?;ㄉ痰挠咳雽σ肆冀洕鹑诘挠绊懹卸啻?帶著問題我們進行了調查。
一、苗木基地發展情況
一是宜良素有“滇中糧倉”之稱,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水資源、充足的陽光等自然條件為種植業提供了保障,從明代開始,宜良人就開始了種植花木,聞名全省的“萬家花園”所種植的緬桂花、山茶花等從宜良走出,到全國各地安家落戶。歷年來的傳統端陽節這天,宜良民間自發組織的花卉交易為推動宜良縣花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今后宜良花卉的發展起到了開路人的作用。
二是隨著宜良經濟的發展,縣委、政府提出以花卉產業帶動其他農產業發展的思路,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以扶持和鼓勵農民投入花卉生產,同時,以政府為主,連續多年舉辦了“旅游文化花街節”,為宜良花卉走出宜良,吸引更好投資者到宜良投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花農為主的基地遷移,首先帶動了當地農戶轉變觀念,開始以租地為主,后來,逐步自己做植、自己銷售,部分農戶做起了綠化工程。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宜良形成上規模、上檔次的苗木種植集散地,今年又吸引了五家外省花卉公司宜良投資。省內知名房地產商俊發集團在宜良也租下3000畝土地種植綠化苗木。到2011年年末鮮切花及綠化苗木基地已近6萬畝。
二、基地發展對宜良金融的影響
一是宜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穩步上升。
存款穩步增加。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從2006年449,892萬元,增加2011年的999842萬元,增長55%。一是從各項存款統計表來看2007年開始大量花商到宜良租地投資,苗木基地建設剛起步,對宜良金融業的影響較小,各項存款僅為449413萬元,比年初增49401萬元,增長10.98%。2007年末到2011年四年時間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從499413萬元,增加2011年的999842萬元,平均年增長18.86%。就是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三年連旱的自然災害,宜良糧食生產大面積絕收的情況下,宜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的穩步增長幾乎沒有影響。就其原因首先農戶將土地租賃給花商租金每年一收逐年遞增很穩定,農戶再到外打工收入也基本穩定。另一方面農戶出租土地后減小了對土地的依賴同時減小了對氣候環境的依賴,作為農業縣的宜良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增加和廣大農戶種、養、植業收入的增加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城區幾個鄉鎮開著轎車種地的農民成了宜良縣一道亮麗的風景。其次部分金融機構貸款增加產生了一定的派生存款,涉農貸款方面全縣涉農貸款余額351736萬元,占全部貸款的71.3%,涉農貸款的發放支持了我縣“三農”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這些貸款的發放支持了農村個體、鄉村企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戶個人存款大幅增加。
二是宜良縣各項貸款穩定增長。
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額從2006年240915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493540萬元,增長51%。從各項貸款統計表來看2006年到2007年貸款僅增長1%,就其原因是花商剛到宜良租地投資,而且他們都是已經在其他地方經營多年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成功人士,因此在資金的需求方面不大。對宜良金融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從2008年開始到2011年各項貸款就有了大的變化2007年貸款額277595萬元,2008年增308113萬元,增長20.46%。2007年末到2011年四年時間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從277595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493546萬元,除2009年百年不遇的旱情影響外,平均年增長20%。就其原因:首先花卉及苗木公司到宜良投資,通過到花卉公司、花農基地工作,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種植、養花等技術,為今后自主創業打下了基礎。其次當地農戶轉變觀念,開始以租地、打工為主,后來,逐步自己學習種植、自己銷售,部分農戶做起了綠化工程。三是隨著種糧成本的提高,加之大量外省糧食流通到宜良,在支出大于投入的情況下,大多數農戶選擇將自己的自留地對外出租,從開始租給他人種糧、到租給花農種花木,收入比租給種糧的翻了四倍以左右,后來發展到自己種和租別人地相結合。農戶的二次創業的投資推動了經濟發展在金融業方面的表現就是旺盛的資金需求,這樣就導致了貸款的逐年第增。四是貸款農戶達全縣農戶總數的60%,最后經過這幾年的經營很多農戶都賺到了錢,賺到錢農戶開始擴大投資、建蓋新房、轉向經營等資金需要求進一步加大。
三是現金回籠平穩增加。
宜良縣由于區位優勢,從1950年以來都是現金的投放縣,從2006年—2011年宜良縣現金投放、回籠統計表我們可以看出近五年現金回籠呈增長的態勢。2006年現金回籠2869萬元2011年現金回籠增到91603萬元。就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宜良逐漸成為了全省及鄰近幾個省份認可的花卉及綠化苗木的集散地。每天從宜良運往外地的苗木很多交易量很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般擁有20畝綠化苗木基地的農戶一年的利潤近16萬,但是在他手上流動的現金50至60萬元。土地租金、人工工資、苗木買賣等都是現金交易,這樣增大了現金的回籠。二支農貸款的發放也增加了宜良的現金流量。
三、幾點擔憂
宜良縣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縣委政府以花卉種植為龍頭的花鄉水城建設的思路應該說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產生了擔憂:
一是一個成熟的花卉基礎建立,從開始培養苗到成熟可用大概前后要三年的時間,一般要從第三年開始見效益,因此,隨著宜良縣小城鎮改造步伐的加快,周邊花農對縣城交通等改造,使得即成規模的大部分花卉基地面臨搬遷,影響了花農投資建設的積極性。比如鄉鴨湖、東城大道、國際新城等的開發就使2007年才建成的基地的花商蒙受了損失。
二是花農無序競爭?;ㄞr的花卉定價都是雙方自行定價,同種花木價格相差3倍左右,導致花卉市場價格混亂,花卉質量下降,對今后花卉產業走出宜良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