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偉
【摘要】 隨著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審計逐漸取代手工審計,帶來審計領域的重大變革。而計算機審計在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去正視計算機審計在質量控制方面所產生的新問題。為了將計算機審計程序規范化,以進一步控制計算機審計的質量,保證審計目標正確、全面的實現,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計算機審計; 質量控制; 控制模型; 審計質量
一、前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被引入到了各個社會活動領域中,傳統的手工審計亦順應技術的發展轉入了計算機審計時代。計算機審計是信息化環境下嶄新的審計方式。在我國,計算機審計投入使用已多年,但是隨著審計機關人員計算機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審計過程中的操作步驟和程序方法出現了多樣性和差異性現象。在這一現象之下,計算機審計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進行審計質量控制這一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在計算機審計這一專業領域中,對計算機審計制度準則的制定、計算機審計的操作程序的規范、計算機審計綜合質量的評價等等,都還處于不斷地探索、研究中,尚未有一個定論。
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審計的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和可控化,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便應時而生。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是指為使具體審計項目按已經確定的審計實施方案順利進行,保證審計目標正確、全面實現而在審計過程中采取的策略、程序、組織和具體技術與方法等。這一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在我國的計算機審計實踐和檢驗中得到了不斷完善。
二、關于計算機審計
(一)計算機審計的主要步驟
與傳統手工審計相比較,計算機審計的方法和手段在變,但根本目的卻沒變,計算機審計和傳統審計一樣,其過程可根據實現目標來分成四個階段:一是接受業務;二是編制審計計劃;三是實施審計;四是報告審計結果。在以上四個任務階段中,實施審計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在這一階段,需要實現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這一系統的內部控制進行一系列指標性的評價,并同時對這一系統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相關的會計數據(或者是信息)進行一些技術性、程式化的測評(詳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計算機審計的具體流程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1.基礎信息和數據的準備階段;2.針對計算機審計的目標設定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的審查;3.根據既定的評價體系對初步審查得到的結果進行全面的評價;4.在初步審查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進行更全面、更到位的深入式審查;5.在經過對內部控制的逐步審查后進入下一個階段性的測試——符合性;6.在符合性測試通過的情況下還需要對用戶補償這一控制需求命令進行相關的審查和技術實現方面的測試;7.在經過之前6個步驟的基礎性的審查和評測之后,計算機審計便踏入實質性的綜合測試階段;8.在最后一個環節,以前期基礎審查評測結論和后期的實質性檢測結果為最終依托,對整個審計環節作出最終的全面性評價,并匯總所有的數據和結論編寫審計報告。
(二)計算機審計的實用特征
在計算機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如何能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共享成為人們追逐的競爭熱點,各類電子信息網站、商務系統、資源平臺等如雨后春筍般展現于人們的現實當中,并不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作為社會生活最大承載體的企業,在面對這樣一個信息多樣化、多變化的社會現狀時,為了獲取企業的社會生存能力,亦是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得更多的利益。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在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的同時還需要去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信息數據的安全。尤其是在審計工作中,從手工審計轉入計算機審計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在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之下,不難發現一些新的使用特征,比如:首先是擴散了權限。如果是在非網絡環境下,計算機審計的操作權限一般是集中在一些具體的審計操作員身上的,因此對審計質量的控制是集中化、范圍化的,而在網絡環境下,審計的操作權限不再僅限于操作員,而是面向大眾,受眾群在不斷擴大,多了很多的不可預知性和可控性。其次是變換了重心。通常在非網絡環境下,對審計活動中內部控制部分的測試,例如符合性以及實質性測試等才是計算機審計工作人員所需要關心的重點所在,系統的內部控制才是關鍵所在;而在網絡環境下,各類信息被集中于網絡這個世界中,在信息資源不斷被共享的過程中,一些非共享信息資源亦有可能遭遇盜取或者是惡意的篡改等,從而為企業的審計工作帶來無法估量的危險。最后是規范了程序。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員工素質、工作環境和硬件設施,隨著計算機在企業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同一程序面對不同對象便會出現問題,只有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特征,逐步制定出符合企業特質的計算機審計操作程序和模式,才是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環境下企業走向未來的康莊大道。
三、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
(一)模型原理
計算機審計的質量控制模型主要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審計的流程為主線,按照“控制標準→控制目標、控制點→實現的技術與方法”這一思路,根據計算機審計的質量指標,按照質量控制的層次劃分為過程、流程和任務三個層次。而在對基礎的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和審計評測之外,質量控制模型的控制對象還包括對信息系統內部的信息控制,涉及的對象包括控制目標、標準、方法等。
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在運用于實際的審計項目時,審計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模型制定出的規范化的標準流程逐步深入順次完成各階段的審計任務,以達到最終的審計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根據模型流程在既定目標和方式下完成各項工作,另一方面不斷地以規范標準來對階段性的任務目標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去發現問題并糾正難題,對審計質量進行不間斷控制。
(二)模型架構
在進行了審計過程、流程和任務的劃分,明確了審計流程和任務,并針對其設定了控制目標、標準之后,就可以制定出審計質量指標,分離出實現目標所需的信息資源,建立質量控制模型框架。
在架構計算機審計質量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將審計項目進行細化分解。對于一個審計項目,可對其進行逐步細化和分解(圖2)。
1.過程:按計算機審計項目進行過程的先后邏輯順序,可劃分為相對獨立的三大部分: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完成。這是對計算機審計項目最粗略的劃分。2.流程:為完成各個過程必須進行的一系列審計業務活動。3.任務:各個流程又是通過一系列更細致的審計業務活動來完成的,我們稱流程內部的具體審計業務活動為“任務”。
在整個審計項目中,需要點對點、線對線的目標設定和追蹤,針對各個任務明確相對應的控制目標,并對各個流程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控制標準,實現對審計質量的分層控制。
1.審前調查的質量控制——控制標準:目的性、詳盡性;2.數據收集處理的質量控制——控制標準:合法性、安全性、有效性、選擇性;3.信息系統審計的質量控制——控制標準:有效性、選擇性、目的性、安全性;4.創建審計中間表的質量控制——控制標準:有用性、正確性;5.數據分析的質量控制——控制標準:目的性、正確性。
(三)模型分析
在對質量控制模型的數據分析中,借助BP-GA算法和一些相關計算公式,如:
n1=log2n
四、結語
(一)信息化條件下審計質量控制的不足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計算機審計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各類審計項目中,所占的比重亦是不斷地在提升。傳統審計在很多方面已遠遠落后于計算機審計,比如審計的效率、投放的深度、設施的幅度等。雖然計算機審計在效率和深度等方面比傳統審計更為優越,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可以發現很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計算機審計的質量控制。這方面的問題包括:一是在信息化審計環境下審計工作者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還滯留在原始階段,審計思路還顯得比較僵化,不夠靈活多變,還只是將計算機作為最原始的處理工具,而不是將其轉換為信息的中樞。二是對審計結果的復核還只停留在手工復核階段,遠遠偏離了計算機審計在質量控制上的實際軌道,完全沒有考慮到計算機審計的諸多不同之處,比如審計的流程、方法、模式、環境、對象、風險等等。三是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來對計算機審計的各項操作進行規范,信息化環境下所帶來的多樣化和差異化,使得在不同企業間各自的設計工作會出現操作流程及SQL語句寫法格式不一等現象,操作流程不夠標準、規范從而也就無法形成一個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去對審計結果的質量水準進行控制和評價,無法獲得有效信息。四是忽略人這一根本要素。能否高質量地去完成計算機審計工作,關鍵還是看審計工作人員的審計水平和工作能力,而在計算機審計過程中計算機操作能力作為輔助技術來講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復合型的審計人才的培養對企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但當前很多企業并未認識到這一點。
(二)對質量控制模型的探索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式亦是在不斷地發展、完善,而計算機審計質量管理作為實現審計目標對數據采集、轉換、清理、應用、保存和風險的控制過程,還需要在審計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歸納出有規律可循的科學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水平。
對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模型的發展探索,可以著力于以下幾點:1.以思路創新為先導,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加強審計質量控制;2.以完善制度為基礎,健全審計質量控制規范體系;3.以審計流程為主線,全過程加強審計質量控制;4.以人才培養為宗旨,營造良好的審計質量控制環境;5.以科學測評為輔弼,引領審計質量更上一層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計算機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各行政、企業、事業單位日常運行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計算機及相關信息系統不僅僅是被審計單位的一種重要資源,而且是信息化條件下運行管理、內部控制的關鍵部分。審計信息化已成為審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而審計信息化也給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研究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問題在審計事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強.信息系統審計:安全、風險管理與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 陳婉玲.ISACA信息系統審計準則及其啟示[J].審計研究,2006(增刊):108-112.
[3] 范立敏.計算機審計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J].綠色財會,2008(7).
[4] 孫文,譚靜.我國計算機審計的發展現狀[J].科技資訊,2007(27).
[5] 徐陽.對計算機審計發展若干問題的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6).
[6] 劉汝焯.信息環境下的計算機審計方式[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