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龍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6—0079—01
一、注重和諧高效學習氛圍的創建
新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注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平等的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營造信任、尊重、寬容、和諧與鼓勵成長的課堂環境,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進行“情感投資”,只有用真摯的愛才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為了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就比較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如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做好準備,利用課堂5分鐘時間讓學生登臺演講,并對能說上5句英語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能說更多的給予獎勵,同時讓學生相互評價。這樣,學生感到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
學習興趣,是產生學習自覺性的最好動力。英語教學需要學生以廣泛的熱情和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及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筆者進行時態的教學時,打破一貫的傳統方式,而是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自由活動,打籃球,踢足球,看書,交談等,并要求他們用英語來表達。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興奮的學習狀態中,還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的。
三、注重學生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為基礎的。要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所發展,教師就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重要任務是開發學生的潛能,教師不能獨占整個教學活動時間,而是要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知識儲備有效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方式訓練;教師要創設英語語境,啟發學生學習思路,鼓勵學生自創情境,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應設計多層次的思維形式,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能動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保護并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發現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思維的獨創性、發散性、廣闊性、變通性品質得到有效的訓練,使學生了解知識發生、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從而為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四、注重學生學習成就感的加強
英語課堂教學如能注意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樂此不疲”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找出學生的長處,特別是對學習差的學生,要給予格外關照,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那怕是一點小的進步,也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李陽英語教學法的“三最”口腔肌肉訓練法,即用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的辦法反復操練句子或小短文直至脫口而出,每次記錄時間,爭取打破上次成績,也可互相比賽。同時,要用熱切期望和鼓勵的眼神常對學生說“Trustyourself !Never give up !”等激勵性語言,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得到自信。
通過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筆者深深地認識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同時也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靈活運用各種教法,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務實而高效。
.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