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出發,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問題,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對策以增強中小企業的財務競爭力。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管理問題措施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盡管我國中小企業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也十分嚴峻,如融資難、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業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弱、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等。因此,深入探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對促進與保障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企業風險管理
COSO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定義是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于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并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管理風險的,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重要含義:
(一)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其本身并不是一個結果,而是實現結果的一種方式
企業的風險管理是滲透于企業各項活動中的一系列行動。這些行動普遍存在于管理者對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是企業日常管理所固有的。
(二)該過程可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企業的戰略目標是企業最高層次的目標,它與企業的預期和任務相聯系并支持預期和任務的實現
一個企業為實現其戰略目標而制定戰略,并將戰略分解成相應的子目標,再將子目標層層分解到業務部門、行政部門和各生產過程。在制定戰略時,管理者應考慮與不同的戰略相關聯的各種風險。
(三)風險管理過程應貫穿于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涉及一個企業各個層次員工,企業管理者應從總體層面采取風險組合來處理企業所面臨的風險
設計合理、運行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向企業的管理者和董事會在企業各目標的實現上提供合理的保證。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資金安全風險分析、社會信用風險分析、資金流動性風險分析等。
(一)資金安全風險是指由于財務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力引起的資金損失的可能性
資金安全管理是一項制度性很強的工作。大多數企業在控制程序方面雖有些規定,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人員限制等因素,卻有章不循、有制不遵,導致控制程序失效。
(二)社會信用風險一般指因客戶違約(不守信),不能按期償還貨款所引起的風險
信用交易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大量債務拖欠和壞賬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信用風險,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獲利能力。
(三)資金流動性風險是指無法在適當價格上將資產變現或以適當成本取得足夠資金,以致不能支付購買或履行到期責任的風險
香港百富勤集團的倒閉,就是因為流動性風險的爆發而導致的。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實質就是對資金收支的流動性進行全面和準確的匡算和預測,確定一定時期內企業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然后據此制定較為有效、可行的流動性管理和控制策略,通過合理配置流動性儲備水平和結構,調度資金,提供流動性供給,將流動性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在確保滿足支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收益。
四、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人員風險意識薄弱
許多中小企業中的經營者、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都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往往只追求高額的利潤,而忽視了對時間價值、風險價值、邊際成本等觀念的重視。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著會計與財務的職責劃分不清的毛病,往往是重會計而輕財務,對于財務活動的風險預測、識別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營運資金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業資金使用一般缺少計劃,經營急需的資金捉襟見肘,容易陷入財務困境。同時中小企業負債比例較高,對企業未來經營與財務的影響較大。中小企業對日常現金缺乏管理,流失、浪費現象嚴重,流動資產如存貨、應收賬款等閑置或者周轉效率低下,流動負債到期償還風險較大,導致很多企業無視約定的付款時間,濫用商業信用,無故拖欠貨款,引發“三角債”。
(三)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表現出基礎薄弱、起點較低的特點,特別是在財務風險管理上,僅停留在單打獨斗的家族傳統粗放型的管理層次上,沒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也沒有過多地對企業存貨控制和管理予以重視,無形中積壓了大量資金,造成資金周轉速度明顯減緩,并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在金融危機下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其主要表現在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規范、隨意性強;內部管理松弛,人力、財力、物力浪費嚴重;假賬、錯賬多,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無法為財務決策提供真實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此外,部分中小企業在財務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控制,如: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全控制等,造成財務信息質量不高,賬務處理隨意性較大等。
五、加強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強化財務風險意識建設,提高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中小企業要強化財務風險意識建設,提高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中小企業就要時刻關注世界經濟走向,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財稅貨幣政策、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防止企業財務成本的不正常上升和資金鏈的中斷而陷入財務危機。在物資供應方面,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為企業正常生產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在生產組織方面,要依靠科技創新,開發新產品,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以適應客戶的不同需要和增加自身的業務收入;在營銷策略方面,要做好市場調研,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培育新客源,加強業務整合,確保收入來源的穩定增長,不斷提高企業整體抵抗風險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
通過銀行借款、債券和商業信用等方式,從不同來源取得資金。不同的籌資方式,取得資金的難易程度不同,資金成本及籌資風險也高低有別。商業信用比較容易取得,但只能在短期內使用,無力償還的風險太大。銀行借款與發行債券相比,限制條件較少,容易籌集,籌資速度也快。當企業用于增添小型設備、增加適量庫存或用于擴大商業信用規模時,以銀行借款方式為最好。如果企業所需資金額度大、期限長,以發行企業債券籌資為最好,因為社會資金市場實力雄厚,而且大額度籌資成本相對較低。由于不同籌資方式和資金來源各有優缺點,因此企業必須注意債務結構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風險。
(三)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財務控制體系建設
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財務控制體系可以有效保護中小企業抵御財務風險。首先,應制定合理的財務控制體系,保證企業內部財務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其次,要制定科學的預算編制計劃,合理的配置好企業內部的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完善財務人員的選拔制度,加強財務人員的財務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
(四)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種財務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財務風險預警就是企業通過庫存物資、資金收支結余、資產變現率、壞賬金額等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對經營運行過程進行監測,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識別,并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企業財務部門通過對財務指標的分析和比較可以了解公司各部門的運營狀況和風險情況,從而為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以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
六、結束語
中小企業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揮。因此,需要不斷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使其不斷走向正規的企業管理道路,促進中小型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郎拴牛.論金融危機下的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J].企業家天地,2010(2).
[2]王永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方經濟,2010(1).
[3]齊莉.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會計之友,2009(7).
作者簡介:孔令勇(1976-),山東菏澤人,本科學歷,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會計師,財會部總經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