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忠
【摘要】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適宜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本文主要從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內涵出發,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數學;情境創設;內涵;方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 在眾多教學改革中,情境教學具有代表性. 初中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教材為主要內容,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符合學生實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創設數學情境內涵
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能促進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情境,是教師備課的關鍵環節,也是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 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參與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要使情境富有問題性、啟發性、針對性,遵循直觀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及時反饋原則等. 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切實發揮出教學情境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
1.通過問題創設情境
葉圣陶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 由此可見疑問的重要性,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懸念型問題或沖突型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如教學“有理數乘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一張厚度為0.1毫米的紙,對折一次,再對折,如此對折下去,對折15次后,厚度達到多少毫米?假如一直對折下去,對折多少次后,厚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同學們積極性很高,在猜猜、折折的過程中產生爭論,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呢?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期待著教師講解. 再如教學“無理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拼圖活動:有兩個邊長都是1的小正方形,你們可以通過剪拼使它成為一個大正方形嗎?拼成后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整數還是分數呢?能說說理由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大正方形的邊長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不屬于有理數. 教師可以接著問,不屬于有理數,但我們能拼出正方形,說明這個邊長確實是存在的,那它是什么數呢?學生心里產生矛盾,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2.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其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于生活. 所以,初中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找準切入點,創設現實生活情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教學“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時,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小明踢球不小心撞破了鄰居張奶奶家的一塊等腰三角形玻璃,被撞成了兩塊,小明想到附近的玻璃店給張奶奶配一塊同樣的玻璃,是不是需要把兩塊玻璃都帶去,帶去一塊行不行?引導學生思索.這樣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皆數學,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再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小壁虎的難題:一只壁虎趴在圓桶的下方,一只蚊子在圓桶的上方,壁虎想吃蚊子,走哪條路是最佳方案?學生紛紛討論,指出了各種路線. 討論后得出最佳方案是把立體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形,從而找出最短距離. 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索三棱柱、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3. 利用動手操作創設情境
新課改強調學生動手操作,在“做中學”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途徑. 利用活動創設情境,教師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發現問題,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必須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思索,使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如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時,可以先讓學生提前準備好5厘米、5厘米、5厘米、8厘米、15厘米的五根木棍,讓學生用任意三根木棍拼三角形,并記下三條邊的長度. 學生積極性很高,紛紛操作起來,但學生很快會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棍都能組成三角形,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拼出三角形. 這樣學生發現了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得出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
4. 利用學生好奇心創設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強,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如果先給學生說如何解方程組,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 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先調動學生好奇心,告訴學生:我能猜數,能猜出大家心中想的但是沒有說出來的兩個數. 學生很是疑惑,教師可以讓其中一名學生想兩個數,把這兩個數寫在紙上,并說出這兩個數的和是多少,兩個數的差是多少. 學生說完后,教師隨口就給出答案,學生很是驚奇.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但對初學者來說,他們不知道怎么回事. 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迫切想知道教師是如何快速知道答案的,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切實發揮出教學情境的作用. 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經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文琴.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8).
[2]陳米華.淺談數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J].中學數學教與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