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文
摘要內地西藏中職班英語教學是辦班學校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本文通過對本校首屆西藏班學生英語教學現狀及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內地西藏中職班英語教學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2010年9月,我校承辦內地西藏中職班,太陽能與沼氣技術利用專業,學生100名。首次舉辦民族班,我們沒有辦學經驗,在教育教學方面也都無現成的模式照搬。一年來,筆者參與了西藏班的管理并擔任英語教學工作,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特別是西藏班的英語教學,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以下就我校內地西藏中職班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1 內地西藏中職班英語教學的現狀
1.1 學習目的不明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西藏仍屬于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全國平均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中等職業教育在改革探索中起步,中等職業學校資源不足,辦學條件較差,普職比僅為6.8:3.2,排在全國最后。因此,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了解和認識是很不夠的。他們簡單地認為來中職班就只需要上操作課,剛上英語課的時候,學生很反感,對我說“我們是來學太陽能的,不要學英語。”可見,西藏班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甚至是一種排斥的學習態度。
1.2 英語基礎薄弱
我校西藏班的同學絕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也有10多位同學具有西藏高中或中職教育經歷。但在教學中我很快發現學生的英語基礎只有蘇州地區四、五年級的水平,三分之一的同學幾乎沒學過英語。主要原因是西藏地區的英語教育是第三語言教育,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母語和漢語的雙重干擾。教授英語的老師大多數不懂藏語,給教學雙方增加了難度,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得不通過漢語和母語的交替幫助進行,難免造成很大的文化跨度,因此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也大大影響了學習效果。對于漢語基礎差的同學來說,更是在濫竽充數。
1.3 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
西藏班同學在小學、初中的學習過程中一直把英語看作一門副課來對待,英語教學要求不高,沒壓力。因此,學生普遍英語成績都比較差,沒有競爭的學習氛圍,學生基本上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外在動力。再者,由于藏族學生接觸新事物的機會不如內地學生那么多,對新事物的反應也比較慢,甚至看不出學習英語對其生活的影響,再加上缺乏家長的督促和鼓勵,在意識上,這些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1.4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基于以上的客觀因素,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和勤學多練,而西藏班同學生性好動,還比較懶散,靜不下心來多讀多背,又沒有家長的督促,課后很少復習鞏固。也缺乏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的能力,因此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運用和拓展能力很差。
1.5 缺乏學好英語的信心
大部分西藏班同學在學習上性格內向,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牧民孩子,他們的自卑心理、羞澀心理很嚴重。一些男生平時活潑開朗,上課甚至還調皮搗蛋,但當老師提問他,或請他開口表達的時候,他會臉漲通紅,用很輕很輕的聲音回答:“不會”。女生是一個勁地低著頭笑,任憑老師怎么啟發,哪怕是請她跟讀一遍也不愿開口。正是由于學生不敢或不情愿開口說,導致了在聽說方面的進步很小。
2 基于現狀的對策和措施
2.1 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
西藏班同學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英語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影響,也就是說,不知道學習英語有什么用。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明確舉辦內地西藏中職班的重大意義,增強學生作為首批內地西藏中職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性介紹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風土人情及科技文化,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識到掌握英語的重要作用。同時利用學生外出參觀游覽的機會,也不失時機地請同學們關注身邊的英語,讓學生意識到有一個運用英語的良好環境。最終讓學生明確學好英語三年后返藏能有用武之地,能更好地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
2.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西藏班的同學遠離家鄉和父母,來到千里之外求學,很多同學又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缺乏自信等因素情感交流受阻,和內地的老師同學相處時,還有一點戒備心理。為此,應特別重視學生在情感上的需求。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
西藏班學生的人際交往絕大部分是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老師應以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懷有誠摯的愛,以平等、公正、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藏族學生,主動關心、幫助每一個孩子。
一年中,筆者深切地體會到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雙方都身心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愛學生,學生體會到這種溫暖,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進心必然更強烈,就會自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學生的好學上進熱情也促進教師更有效地實施教學。
2.3 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
經過分析西藏班學生特點,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我校對西藏班進行教學改革,設想嘗試構建分階段、模塊化項目課程體系。在英語教學中同樣如此,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按時間劃分學習階段,每階段設置教學目標和重點,采用分層教學和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模式。教學中遵循“低起點、慢步走、勤復習、反復練”的原則,采用階段性實踐考核等多元評價模式鼓勵學生,并不斷調整方法和對策,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4 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
英語是一門與時代和生活關系十分貼切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而西藏班的同學,接觸社會和外界的機會有限,因此,他們對于知識和信息的渴望是很強烈的。經常把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話題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這樣課堂活動就生動活潑,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
在教學手段上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模仿。同時,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針對學生課堂上不習慣主動發言的問題,采用小組討論、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先適應在小范圍內發言和操練,逐步培養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小組互助學習還充分利用了學生中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讓少數基礎相對好一點、掌握新知識快一點的同學做老師的幫手,輔導其他同學。課堂上經常可以看著小老師們用藏語在教同伴英語,營造了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2.5 采用鼓勵性評價方式
西藏班同學的英語水平普遍很低,底子偏差,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而英語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而且遺忘率高,因此學生會覺得沒有成效。這就需要教師能耐心引導,不斷創造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我在教學中非常關注學生的“閃光點”, 并不失時機地給予激勵和強化,使學生情緒日益穩定的同時積極表現自己的潛能。
一學年中,西藏班同學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收效甚微,但卻能從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因此,采用的評價方式也是鼓勵為主,并對不同層次的同學作不同的評價要求,不放棄任何一個基礎差的同學。
3 思考和打算
3.1 創新思路
筆者擔任西藏班英語教學才一年,一年中筆者體會到了教學的特殊性。特殊在教育的對象不同,英語教學是第三語言的教學,但特殊并不意味著教學要完全降低對學生的要求。相反,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可塑性強,不能過分低估了西藏班學生的語言能力,壓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才能。西藏班同學能歌善舞,有很好的表現力。我們如何將他們這樣的表現力引導到英語課堂中來呢?因此,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的得和失中反復體會和思索,把西藏班的英語教學和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與時俱進,努力探索適應西藏班學生的英語教學新思路。
3.2 更新方法
針對一年的西藏班英語教學,筆者也進行了總結反思。深刻體會自己在教學中也走入了一個“誤區”,即一直認為學生基礎差,詞匯量極少,因此教學方法單一,以單純性記憶為主。長此以往,學生必定厭倦,英語課必將失去吸引力。為此,教師必須創造或選擇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的各項基本因素全面發展,個性潛質得到開發彰顯,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
3.3 了解藏族文化
今年暑期進藏家訪,讓筆者切身體會西藏這片土地的神圣和神秘,也激發了筆者了解西藏文化的熱情。西藏班同學的民族意識很強,因此教師在對其的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尊重他們的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也要滲透藏漢文化、漢英文化和藏英文化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名西藏班英語任課教師,我們肩負著國家、人民賦予的重任,我們有責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教學中的各種困難,不斷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我們也有義務傾情付出,關心愛護這群遠離家鄉和父母的孩子健康成長,培養他們成為建設西藏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