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剛
“如果說成為名師真的有什么秘訣的話:我想,應該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p>
1985年,年僅19歲的張文在幼師畢業后當了教師。彈指之間,她已在酒泉路小學耕耘了27個年頭。
“在年少的我看來,教師這一職業是輕松且深受人愛戴的,再加上我活潑好動的性格,我一直夢想登上那三尺講臺。年少時的夢,在日后的機緣巧合下竟然成為了現實,這可以說是一種緣分吧!”張文對自己為什么會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給予了這樣的解釋。
張文說,她生性好強,在練就了一身扎實的基本功后,她為自己制訂了一個個具體的目標:校級骨干——區級新秀——市級新秀——區級名師——市級名師。
這些年來,張文一刻不停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天道酬勤,如今,這個目標真的實現了,她不僅成為了校級骨干、區級骨干、市級名師,而且獲得了全國模范教師、甘肅省特級教師、甘肅省園丁獎等榮譽稱號。
“其實在一開始,并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名師,只是本著對孩子的愛,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努力用心地去做這份工作,如果說成為名師真的有什么秘訣的話:我想,應該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睆埼恼f道。
“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不同,它更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兩者缺一不可。”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工作無疑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張文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她認為,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單純地傳授一些知識更為重要。
如在教學生識字時,到周末,她會給學生布置在生活中識字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從大街上的廣告牌、宣傳欄等處找自己認識的字,并將所認識的字記下,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
“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不同,它更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兩者缺一不可。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想方設法讓學生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只有當教師自己對語文充滿興趣,所表現出來的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睆埼恼f,“作為語文教師,不應把文字當作沒有生命的東西去教,而是要深入挖掘和領會每篇閱讀材料的內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閱讀感悟都出自本心。”
“張文老師把握教材有度,教學語言富有激情,所用教學方法新穎?!边@是很多教師聽過張文公開課后的共同感受。而她本人卻覺得每節課都有不足之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張文總結出了一套“備課要因人而異,講課要因材施教,作業要點面結合”的教學方法。她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是具有自身個性的,不應只是一味跟風,在向名師借鑒學習的同時,還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一位真正優秀的教師,并不單單是上幾節引起叫好的公開課,而應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讓愛常駐學生心頭?!?/p>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張文多年來所奉行的理念。一位真正優秀的教師,并不單單是上幾節叫好的公開課,而應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把愛化為教育的具體細節,讓愛常駐學生心頭,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么。
張文班上曾有一個叫婷婷的女生。婷婷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父親長期在外奔忙顧不上她,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性格有些內向,不太合群。有一次,張文在下班后看到婷婷一個人站在校門口等著家長來接,便親切地對她說:“老師送你回家吧!”婷婷卻冷冰冰地回了她兩個字“不用”。
后來,因一段發自內心的作文評語,兩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一次上課時,張文要求學生寫一封信,婷婷這樣寫道:“這是一封永遠也無法收到的信,是寫給我最親愛的爺爺的,再有幾天就是他逝世一周年了?!痹谛胖?,婷婷回憶了爺爺對她的愛,寫了爺爺去世后她悲痛的感覺,覺得世界上又少了一個愛她的人。張文在看完后,寫下如下的評語:“讀了你寫的信,我流淚了,老師知道了你是一個重感情的孩子,請相信,爺爺不在了,愛你的人仍然很多,奶奶、爸爸、姑姑、姨姨,還有老師。我希望成為你的朋友,傾聽你的心里話,保守你的秘密,我想,如果我有你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贝撕螅瑥埼慕o予了婷婷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婷婷的臉上又出現了甜甜的笑容。
“每一個孩子都是的天使,努力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睆埼恼f,“我們必須關心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這種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意識里、口頭上,而應讓學生感覺得到。
“身為名師中的一員,就應該肩負起名師應有的示范、指導和輻射作用,為促進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貢獻一分力量?!?/p>
在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張文對于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也不遺余力。 十余年間,她曾在漳縣、古浪、西固、皋蘭等地送教并評課指導。
“送教下鄉,于我而言既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收獲。作為教師,我能做的或許僅僅是為孩子們帶來一節生動的課,為老師們解答一些困惑。但作為名師,我卻可以將眾多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及資源引入當地,為當地老師搭建一個與外界交流的平臺。”張文認為,名師是一座橋,是一座連接普通教師和專家的橋。
“身為名師中的一員,就應該肩負起名師應有的示范、指導和輻射作用,為促進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貢獻一分力量?!睆埼氖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張文與指導對象建立了 “一幫一”的關系,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她曾指導培養的劉思辰、張艷艷等十多名教學新秀大部分已成為所在學校的教學骨干。
在“張文名師工作室”掛牌成立后,作為領銜名師,她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了制訂計劃、建設網站、簽署協議、送教下鄉等一系列活動,同時,她還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支持,并發揮同伴互助的優勢,與工作室成員一道磨課、評課,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幾個青年教師已在小學語文教學園地中嶄露頭角。
“關好昨天的門,向著明天自然前行。業務上有所建樹,讓工作室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讓工作室成員和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真正能夠讓他們能夠獨當一面?!边@是張文對今后工作的又一個期許。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