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鵬
教師,不會感天動地,也不能扭轉乾坤,他只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所以他是平凡的,但教師關乎民族的興衰,祖國的未來,“他的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所以他又是不平凡的。
如果有人問我,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我愿以14年的教育經歷告訴他:我愿做個平凡的教育人。
心存大愛,做學生的守護神
趙慧娟(化名)是我們班學習委員兼英語課代表,她勤奮好學,待人真誠。去年正月初八下午,高三學生到校。我剛一進教室,就發現她嘴唇干裂,面目憔悴,頭發凌亂。一打聽,原來是她的媽媽自殺了。事情來得突然,我只能說些“節哀順變”“要學會堅強”之類的套話。趙慧娟低著頭,流著淚,一語未發。
由于開學工作頭緒多,我沒有來得及和她說更多的話,就開始了緊張的高考備戰。接下來的兩天,有學生反映,趙慧娟兩天未吃未喝,天天夜里蒙著被子哭,同學怎么勸,她始終不言不語。
我馬上召集班干部和舍長開會,詳細了解了趙慧娟這兩天的具體表現,并叮囑大家多關照她,她若有異常表現必須及時向我匯報。會議完畢,我把她叫到操場上談話,談了40多分鐘,自始至終她的動作只有兩種:點頭、搖頭。淚流雙頰,一聲不吭。
母親的去世對她造成的傷害太大,我意識到必須盡快解決她的思想問題。否則,對高考乃至她的一生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出于最樸素最原始的想法,按照隴東地區風俗,我決定在她母親去世后的七七四十九天里,陪她祭奠母親,讓她放聲大哭,發泄情緒,調節自我,走出陰影。
我在隴東商場批發了100元紙錢,放在門房,從開學的第一周星期四開始,就陪她在校門前的十字路口焚燒。
說句實話,除了這個辦法,當時的我確實想不出其他別的法子。第一次去的時候,我碰見了學校幾位同事,當時的我還有點不好意思。后來有位老師說:“兄弟,你是在做善事呀。”慢慢地,我坦然了,從最初地單腿祭奠到后來干脆雙膝著地,虔誠叩拜。好幾次,我邊燒紙錢邊說,“慧娟媽,你放心去吧,慧娟有我照顧呢。”
第一次,趙慧娟大聲嚎哭,我沒有勸,我跪在旁邊,靜靜地陪了半個小時。哭完了,我遞給她紙巾,把她送回了教室。
第二次,趙慧娟哭完后,情緒明顯好多了。
第三次,她告訴我,“今年一定要考上,老師,你放心。”我給了她一個微笑。
第四次,她說,“老師,我一個人去吧。”我說,“沒關系,我陪你。”
第五次,趙慧娟含淚給我鞠了一躬。那一刻,我心里釋然了。
百天的時候,是她一個人去的,我坐在門房里等著。
現在的趙慧娟,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地理系。
這是發生在2010年春天里一件真實的事情,時至今日,我也不敢妄稱自己做了多大的善舉。我只是用最最普通、最最原始的方式幫助一個未成年人邁過了生命中的一個坎,我做的是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做的事。
我們做教師的,做長輩的,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維來揣測孩子們的心思。其實,有的時候,孩子需要的并不僅僅是安慰,她需要的是一種能夠讓自己站立起來的力量。這種力量在哪里?在孩子們的心里——“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站立,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善待眾生,做學生的領跑者
做教師的都喜歡乖學生,因為他們會不折不扣地貫徹并執行老師的指示,但總會遇到幾個調皮的學生,他們不聽老師的話,對學校或班級的規定也不視為雷池,總敢逾越。教育引導這類學生往往要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尷尬的局面,甚至帶來不良的影響;但如果全心投入,善待他們,做他們的領跑者。總會收獲良多。
楊花(化名)去年考上了廣東肇慶學院美術系,消息傳來,所有的任課老師都很驚訝。
楊花是個女孩。上課喜歡傳紙條、看言情小說,甚至肆無忌憚地在教室胡喊亂叫。更為嚴重的是,她曾用鋒利的刀片在手腕上刻了很深的幾道口子。有一次,我找她談話:“這是怎么回事?”她冷冷地對我說:“第一道是為我爸刻的,第二道是為我媽刻的。”“那其他的呢?”我無意中多了一句話。“問那么多干嘛?又不是為你刻的。”我一時無語。
這個女孩和體育老師發生過沖突,和班級很多男生談對象,甚至不夸大地說,她攪動了我們班的穩定局面。我找她的母親談話,她母親無奈地說:“何老師,只要她不和外面的人來往,我們就謝天謝地了。”為了糾正她的諸多不良習慣,我旁敲側擊,委婉暗示,表揚鼓勵,嚴肅批評……恩威并施,但所有能想到的招數,用在她身上都一一宣告失敗。我知道,楊花在學業上不會取得什么好成績,必須針對她設計適合她的人生規劃,但當時的我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高二分科后,她上了文科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驚奇地發現,楊花喜愛畫畫,且天賦極佳。我頓時眼前一亮,對,這就是契機。
但她的母親卻顯得有些猶豫,擔心她到校外學畫后,表現會更加散漫,到頭來,畫沒有學好,人卻更糟了。
我說:“放心吧,我監督。”
后來,我們班的10名藝術生全部在校外的曉峰畫室學習,每天晚上我都會去那兒檢查。我把楊花確定為學畫小組的組長,讓其按時檢查。
為了這個約定,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的半年里,我成了曉峰畫室的常客。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周末放假,去畫室成為我那段時間內生活的一部分。
廣東肇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我再也不用擔心這個“瘋丫頭”會出什么岔子了。
楊花成才的事例留給我四點體會:1. 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每個學生。2.對于青春期的女孩,要懂得去尊重,去欣賞。3.批評不如鼓勵,扣分不如加分,用賞識代替指責,用期待完成重塑,給每個生命表現自我的機會。4.楊花的成功讓我對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心、鼓勵、喚醒、鼓舞。”
鼓勵栽培,做風景的欣賞者
劉萍凝剛進校時,個頭矮小,皮膚黝黑。除了作文寫得較好點外,看不出有什么別的優點。
我鼓勵她寫作,在校報校刊上發表她的作品,還把她的文章推薦給復讀班的學生。后來,她的文章寫得越來越好,而且很有思想深度。
從2007年到2010年之間,我先后推薦她擔任學校廣播站站長、班級團支部書記、學校元旦文藝匯演節目主持兼撰稿人、校報責任編輯等,不斷地給她搭建鍛煉平臺。
三年來,我們班的班(團)會、家長會都是由劉萍凝主持召開。2010年5月,在劉萍凝的帶領下,我們評選出了“感動07實驗2班十大人物”,并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2010年5月,劉萍凝被團省委評為“甘肅省優秀共青團員”。
2011年7月,劉萍凝的作文獲全國小記者培訓站金獎。
現在的劉萍凝,就讀于四川大學科技學院傳媒系。
這些孩子成功的事例給了我啟示: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做了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只能列舉一些普普通通的案例與大家分享。我能做的,大家也能做;我能做到的,大家可能比我做得還好。我只是想說,做老師,做班主任,就是做良心;做老師,做班主任,就是做責任。我們都是擺渡者,把一屆屆學生從河的這邊渡到河的那邊,在這個擺渡的過程中,我們都充當的是生命的守護神,關愛他們,就是關愛祖國未來,我們要勇敢地承擔起屬于我們的神圣義務,履行我們的神圣職責,奉獻我們的畢生心血。因為我始終堅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此生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我們就選擇了幸福的人生;此生干了教育這份差事,我們就享受了一份充實的人生。
(慶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