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萬成 周莉
〔關鍵詞〕 教師;職業道德;精神
文明;師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17—01
師德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提高 ,因此學校應該高度重視 ,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思想教育和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今師德缺失不僅成為教師個人問題,也演變成了教師群體問題。
一、現狀分析
現象一:缺乏愛心及耐心。有的教師評優評先只看學生學習成績,不管思想道德表現,平時上課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提問發言只點他們的名,給其他學生的機會很少。對待學困生的缺點和錯誤缺乏耐心、信心,更缺乏愛心。這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甚至使其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毫無教育效果。
現象二:變相體罰學生。愛學生是師德的基石,沒有愛的教育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一個不愛學生的老師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比如,學生沒完成作業或出現了錯題,就罰抄作業,不認真聽講就罰站或趕出教室。
現象三:忽視德育,把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近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導向下,不少教師只重智育不重德育。在教育過程中,只滿足于課堂教學,只顧完成教學任務,不注重和學生心靈的溝通。當學生犯了錯或出了問題時,不是從育人的角度去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和改正,而是采用呵斥、責備等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處理。
現象四: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和進取精神。一些教師把教師這一神圣職業視為一種單純的謀生手段,表現在教學工作中就是敷衍了事,不認真鉆研教學業務,不改進教學方法,更不愿意研究學生心理。上課缺乏激情,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更不愿意學習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
二、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和方法,還是德育手段,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其次,教師的教育具有科學性。兒童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都是教師根據兒童成長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再次,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決定和影響著人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在這一時間段中影響學生的關鍵因素。
三、加強師德建設的緊迫性
在一些學校中,由于錯誤教育理念的影響,往往只注重抓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教學生如何做人,對學生知識傳授多,能力培養不夠,綜合素質培養更不夠,急功近利。這些現象,應當通過包括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在內的工作盡快加以改變。
四、加強師德建設的措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那么各項工作一定會迎刃而解。
1. 增強教師職業責任感。教師職業道德的魅力影響著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學校里,老師是學生最親密的人,因此,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意識到自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自己高標準要求,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尊敬和愛戴。
2. 加強師德理論修養。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教師的職責,加強個性修養,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要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和實現自身價值,把師德修養變成教師自覺自愿的內在需要。
3. 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幫助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認清加強師德建設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意義。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師德演講、師德標兵評選和“優質課”評選等活動,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師德水平。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個人民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的態度,在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使自己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能夠擔當起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