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剛 史光遠
【摘要】大學生處于人生的關鍵期,總結這一階段的發展規律,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式對其自身的發展意義重大。高職學生做為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在了解其特殊性的基礎上,更應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引導教育。本文從發展的角度分析觀察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為正確客觀的認識高職學生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特點發展心理高職學生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特定群體,其發展有一般大學生的普遍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據新精神分析學派埃里克森對人格發展八階段的劃分,高職學生在個體心理發展階段中處于成年早期(18~25歲),這一階段人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需要形成的良好人格特征是愛的品質。已有的關于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多集中在家庭,學校,社會方面,且過多關注其不足及問題所在。從人格發展角度看,特定年齡階段都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
一、一般特征
大學生在生理上進入身體健康的頂峰時期,心理上也日趨完善。在法律上開始享有各種社會權利和履行社會義務。社會活動范圍擴大,主要任務不僅是學習,還擴大到工作及戀愛方面。這就要求大學生從青春期時的“狂風暴雨”向成年早期的“成熟平穩”轉變。現實生活中,大學生雖然脫離了孩子的群體,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出現了成人非成人化的“邊緣人”局面。
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都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多為獨生子女,受家庭關注過多,這就使得在理論上形成穩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年齡滯后,而上一個階段,即青春期階段該發展起來的自我同一性向后順延。因此,青春期的特點在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二、認知特征
(一)智力發展
以卡特爾的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來考量高職學生的智力發展。高職學生在學習能力,注意的穩定性上存在不足,所以由教育帶來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然而晶體智力就是由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盡管在成年早期,流體與晶體智力都增長,但高職學生的流體智力增長要強于晶體智力的增長。這是因為,流體智力是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的,表現在高職學生在體育、繪畫、技能掌握上并沒有不足。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認為學習成績反應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這不僅是不科學片面的看法,而且也給高職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響。在學期間沒有大學生應有的自豪感和進取意識,自認是無路可走選擇的高職教育。生活和學習上流露出自卑,散漫,好逸惡勞的心態。想要努力又被成績不好的定勢籠罩,感到無從下手。求職中的挫敗感,也使高職學生缺乏自信心。這就要求人們首先從認識上改正對智力的錯誤觀點,社會也要端正態度。面對一份工作,高職學生應變力、可塑性、適應性不輸本科學生。
(二)思維發展
成年早期的思維應當表現出辯證的思維特點,對于同一個問題存在多種觀點和多種解決方法。思維發展有自身的階段性,成年階段的思維特點不是既定的,是從非此即彼的二元論階段發展而來。結合高職學生現狀,辯證的思維方式相對于一般本科學生反而發展的更加全面和迅速。從教育背景來看,高職學生的成績并不理想,迫使他們通過別的途徑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這就否定了判斷好壞只有一個標準的二元論思維方式。從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來看,不堪學業、就業、情感等各種壓力,采取自殺等極端途徑解決問題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比例要大于高職學生。
但是,高職學生也有其思維上的缺點。在認識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個觀點時,不容易接受其他的看法,缺乏包容性,引起打架斗毆事件多于其他本科院校。目前許多文獻用自卑或者處理不好人際關系解釋這一現象,從思維發展看,這是思維缺乏“變通性”的表現,看得到不同,不允許存在不同的思維缺陷。
三、社會性的特征
(一)自我意識
青年學生自我意識還不穩定,還在隨著個人經驗的豐富不斷修正。這種修正主要根據生活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別人的評價兩個方面。修正的結果是形成自我接納和自我否定兩種態度。高職學生長期生活在挫折和失敗當中,家長和社會甚至老師給予的評價也常常是負面的,學生會形成自我否定的態度,表現在學習生活中就是自卑。而自卑感的壓抑又導致一種異常的自尊——一種對現實社會和人際關系的異常敏感和心理脆弱,過分在意社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式的評價方式,由于外界因素的多變和不確定性,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悲觀主義特點,也有享樂主義特點。有時為了掩蓋內心的怯懦會對世事抱有無所謂的態度。這是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心理過程,不是終點,有待于學校和學生個人努力完善,從而形成穩定的自我。
(二)親密關系
客觀來講高職學生的學業負擔沒有中學時期重,加之生理的成熟,獲得親密關系的愿望更加強烈。處于新環境中的高職學生需要友情的溫暖,也需要在與人交往中看到自身的價值。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系抱有極大的期望,特別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系還有部分學生因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經驗和技巧,與人交往有強烈的戒備心理,造成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障礙,如果自我封閉,回避交往;或缺乏自信,不敢交往;或自我中心不善交往等。
在親密關系方面有游戲式的戀愛,炫耀式的戀愛。因為找一個固定的玩伴,因為外貌的吸引而談戀愛的高職學生不在少數。雖然建立親密關系的行為無可厚非,但出發點常常是錯誤的。還有些新入學的高職學生受到單相思的困擾,或者由于錯誤的戀愛心態在失戀后做出極端的行為,都是由于出發點不正確,錯誤地理解戀愛本質造成的。
(三)職業規劃特點
高年級高職學生在規劃自己職業方向時,有技不如人和高不成低不就的現實問題。許多人最終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無關,也在另一方面向新同學傳遞學習無用的錯誤思想。缺乏規劃是高職學生擇業困惑的主要原因,缺乏規劃從而不知道努力方向,錯過了許多對自己提出要求的機會,只能在畢業時臨時抱佛腳,措手不及。職業規劃的特點,也是高職畢業生自卑的一個原因。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在生理心理,認知和社會性上都有自身的特點。參考SCL-90心理自評量表對我國東北地區六所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高職學生確實在人際敏感,焦慮,抑郁三個因子上得分偏高。結合人格發展的階段性發現,人際敏感是成年早期的普遍心理問題,焦慮抑郁的調節有待于家庭,社會,學校正確的看待這個群體,家庭提高認識,社會端正態度,高職院校更應該在師資上進行適當投入,以解決生源心理健康程度參差不齊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紅霞.基于SCL-90量表的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1,(4).
[2]施春耀.試論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及干預策略[J].科教文匯,2008(6).
[3]潘如燕.淺談高職教育與高職學生心理問題[J].科技信息,2008(1).
[4]張文婷.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探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5).
[5]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