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妍
摘要:通過情境認知理論指導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運用情境創設、內容設計、師生互動設計教學。
關鍵詞:計算機;情境認知理論;情境創設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和情境,并且只有在運用的過程中才能被完全理解。在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構建,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想把情境認知理論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從情境創設、內容設計、師生互動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精心設計。
一、計算機學習情境的創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料,可以使用計算機上網查找我們所需的資料,可以使用計算機與朋友聊天等,可以說,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用到計算機,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可以根據情境認知理論,結合實踐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有意義、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資源,使學生明白所學的計算機操作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情境下會使用到這些操作,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能把所學的內容和他所使用的情境直接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應的情境時,就會習慣地想到可以用計算機的什么操作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講解、操練計算機知識,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加深記憶,使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在論述動機的激發與培養時,我們舉了一個案例,Photoshop的第二課《選擇和移動工具的使用》,根據情境認知理論,我們可以假設一個情境:要完成一幅作品,它需要將一張圖片中的人物移動到另外一張圖片中,從而組合成一張新的圖片。我們可由設定的這個情境引入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利用合適的“選擇”工具將素材圖片中的人物選中,再利用“移動”工具將選中的人物移動到另一張圖片中。這樣,就使學生明白了選擇和移動工具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情境下會用到選擇和移動工具,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更加快速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在學習用Excel處理數據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設一個情境:學期結束了,我們要對一個班的成績進行處理,計算出每個學生的總分、平均分,按照學生的考試成績排名次,看一下有哪些學生不及格。我們可由所設定的這個情境引入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利用公式和函數的操作計算出每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利用排序操作給學生排名次,利用篩選操作篩選出哪些學生不及格。這樣,就使學生明白了本節課所學的哪些操作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情境下會用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加快速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二、計算機教學內容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設計尤其重要,它直接決定了一節課的成敗,教學內容設計好了,這節課就能上好,否則,這節課就會失敗。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內容的設計時,可以根據情境認知理論,與所學內容相聯系,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就會使學生明白學習這些內容對自己是有用的,自己在將來的實踐中會用到這些知識,從根本上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和社會實踐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迫切地想知道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引發他們積極思考,參與到所學的內容中,最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如在講授Photoshop的第二課《選擇和移動工具的使用》時,根據假設好的情境,我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會給學生展示三張圖片,分別是兩張原圖和一張組合好的圖,學生在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心里就會有一個疑問,怎么將兩張圖組合到一塊的呢?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我再提出問題:“你們想知道怎樣將兩張圖片組合到一塊嗎?”“想!”接下來,我再講解整個圖片的制作過程,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會適時地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和我一塊來解決,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把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選擇工具和移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穿插進去,從而順利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教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根據情境認知理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再結合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問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如在Photoshop的第二課《選擇和移動工具的使用》一課的教學環節中,根據假設的情境,我們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何將圖片素材中的人物選中?”“如何使用選擇工具?”“如何將選中的人物移動到另一個圖片中?”“如何使用移動工具?”……通過這些問題,很好地完成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很好地理解。同時,在接下來的練習過程中,通過同學幫、教師輔導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又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實踐。正是這樣師生之間的大量互動,使課堂上形成了熱烈的學習氣氛,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們廣泛獵取計算機教學信息,積累操作方法和技能,通過項目或者任務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情緒、注意力、思維調整到最佳境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情境認知理論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非常廣泛與深刻,筆者只是在自己教學實踐的某些方面發現情境認知理論為我們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的操作方法。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機實用技術的學習之路是艱辛的,但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應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境認知環境,讓他們在與他人、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愉悅輕松地學習計算機知識,使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變成一條充滿樂趣、奇趣的道路。
(河南省醫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