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的變聲期,如何充分了解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變聲期嗓音變化的規律及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文章對此問題作探討。
關鍵詞: 音樂教學變聲期教學問題
近年來,隨著美育在中小學校的不斷深入開展,音樂教學日漸得以重視,而唱歌教學則是中小學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唱歌是陶冶兒童性情,培養情操,表達感情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藝術形式。在教學中,中學生及一部分高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的變聲期。因此,如何充分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變聲期嗓音變化的規律及科學的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安全、順利地度過這一關,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這對今后的教學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變聲,是人從少年向成人發育成長過程中表現在發聲器官上的生理現象,呈現這種生理現象,就意味著該少年已步入青春期。所謂變聲期,就是發聲器官發音、變化、成長的全過程。以科學的眼光看,“變聲期”應當包括歌唱聲音變化的一年半至三年,而不是僅限于普通說話聲音變化的六個月或一年。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正確對變聲期少年的唱歌衛生、方法及心態加以引導是一個長期的、需要堅持的過程。
一、由少年變聲期的生理原因而引發的教學問題
12歲以前,喉頭的大小男女基本相同,他們的發音器官非常脆弱、柔嫩,發出的聲音基本上沒有什么區別,都是清脆、明亮的,這時都叫“童聲”,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的童聲合唱往往男女音色是基本一致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其軀體及各生理器官都開始迅速地發育成長。表現在發聲器官上則是喉頭、聲帶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為顯著。由此,男女聲立即顯示出各自的特色。而這種變化的開始,就是“變聲”期的開始。女孩大約從12歲開始,男孩約從14歲開始。女孩的變聲期一般要比男孩來得早些,變聲過程也較短,生理變化較為緩和。相反,男孩的變聲期比女孩來得晚,變聲過程也比較長,其表現是:喉頭增大,喉結突出,咽部及聲帶增大、加厚。
整個變聲期可分為變聲初期、變聲中期(即變聲的旺盛期)和變聲后期三個階段。
變聲初期的少年,生理變化尚不太明顯,但聲帶已有了輕度的充血現象。主要表現為發聲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勞,聲音不太穩定,唱歌時感到很費力。男生在這個時期喉部及甲狀軟骨沒有明顯的變化,聲音仍為童聲,只是有些沙啞、粗糙。女生在變聲初期往往會感到聲音澀滯,大約1-3個月以后,聲音才逐漸變得豐滿,假聲也逐漸明顯。
變聲中期的少年,生理變化十分明顯,聲帶呈彌漫性充血及水腫狀態。聲帶后端閉合不全,故發聲不易控制,音色也變暗變啞,歌唱時容易產生嘶啞和破音,甚至出現失聲現象。所以這時期特別要注意歌唱的用嗓衛生。男生在這個時期喉頭迅速增大,聲帶增長(約比女生聲帶長出近三分之一)、變厚,胸聲增多,聲音也逐漸變得低沉。女生在這個時期由變聲所引起的癥狀雖然沒有男生明顯,但聲帶、口鼻、咽腔黏膜均有分泌物,也應細心照顧,盡量消除其變聲的障礙。
變聲后期的少年,生理變化趨于緩和,聲帶充血等一系列癥狀逐步消失并基本定型,其聲音已基本上接近成人的聲音,男女之間的音色差別很大,通常表現為八度距離,聲部的特點也非常明顯。此時喉部組織結構的發育逐漸完成,男生的喉結明顯突出。
了解上述變聲的過程與特點后,就可以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對象開展唱歌教學了。
(一)教師在歌唱教學中應選用合適的聲樂教材。歌曲的音域不能過寬,一般來說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內。音量和力度也不宜過大,曲調要流暢優美,切忌“大跳”,以免學生叫喊。另外,要根據兒童的變聲情況,選用適當的曲調確定歌曲的音高。如果遇到與此相悖而又必須教唱的教材,就務必在教學方法上采取適當的措施。總之,一切以能順利地歌唱為前提。
(二)在唱歌教學中應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教會學生正確地使用氣息支持歌唱。平時練唱時盡可能用輕聲,這樣既能保護嗓子,又能使學生在輕聲演唱時用心感受音樂旋律的動人之處及其豐富的內涵,使學生的音樂修養逐漸得以提高。此外,教師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可先讓學生從合適的、容易發聲的自然音區練起。可多以練唱“哼鳴”為主,也可男女生分組練習,以適應各自的聲部特點。女生在變聲后期練聲時,可適當引入假聲,進行混合訓練,這對于女生今后聲音的發展將十分有利。
二、由少年變聲期的心理原因而引發的教學問題
變聲期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對社會了解的加深,其心理活動的成熟性逐步增強。通過十多年的初中音樂教學,我總結了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變聲期少年的自主性逐日增強,他們都認為自己長大了,不應該盲從,而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對待老師的態度上,也不像小學生那樣完全依從了。他們開始逐漸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對于老師所講的道理也不輕易相信。因此,教師必須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作用,鉆研教學,勤懇地工作,形成尊師愛生的教學環境,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生學習唱歌有無興趣是關鍵,一種是從小對唱歌就有興趣;一種是經過與歌唱活動的多方面的接觸的啟發產生了興趣:一種是由于聲樂教師的良好指導后逐步產生興趣的。而無興趣者,無論如何都是學不好的。一種良好的心理條件則是通過聲樂教師的正確聲樂觀念,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形成的。學生能在發音觀念上得到良好的發聲條件反射,這也是至關重要的心理條件。
總之,由少年變聲而引發的問題,不僅有教學上的,還有教育上的。引發問題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還有許多因素。可以說,這確實是錯綜復雜的問題,要正確解決它,老師必須有科學的認識、正確的態度和妥善的方法,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萬難,使廣大青少年能夠健康順利地渡過變聲期這一難關,不僅有一副健康的身軀,更有一顆堅強自信的心靈,從而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明天更嚴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程淑安.聲樂與教學.
[2]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
[3]林俊卿.歌唱發音不正確的原因及糾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