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冬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網絡被廣泛地應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改變了學習和教育方式,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環境。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也無法避開網絡,網絡既給德育工作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如何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做好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亟須探討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網絡時代;中職;德育工作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網絡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教育方式,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環境。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學生越來越多,但道德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必須抓好德育工作。網絡給中職德育工作創設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新的機遇,改善了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給德育工作帶來了挑戰與沖擊。如何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做好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討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從網絡時代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入手,深入探討網絡時代提高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問題。
一、網絡時代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 網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絡會對學生價值觀帶來負面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網絡是開放的虛擬空間,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看法,里面的信息既有健康的、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消極的甚至反動的,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在思想和行為上走向極端,使學生的價值觀走向模糊、混亂。可以說,互聯網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但互聯網內充斥的暴力、色情等信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學生一旦沉溺于網絡,就會減少社會交往,脫離現實世界,學生的意志力、交往能力都會減弱,相應的也會淡化社會責任感。特別是中職生的整體素質不高,學習基礎水平較低,學習興趣不濃,但喜歡玩,面對盛行的網絡游戲,中職生極易受到誘惑,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不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網絡會對學生的人格帶來負面影響。一般來說,學生從小到大接受家長、教師的教育,苦口婆心的勸說、傳統價值觀的說教,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產生厭煩情緒。而網絡突破了傳統,與傳統有著極大的差異,特別是網絡的隱蔽性、個性化、虛擬性,使學生不必受到來自外界的束縛,可以在網絡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但網絡來去自由,隱蔽性較大,一些不法分子喬裝打扮,在網絡上進行不良活動,又能巧妙地逃避法律責任,淡化了學生的責任感,也降低了學生的信任度,從而產生心理異化。虛擬與現實的巨大沖突,使得中職生常處在相互沖突的道德選擇中,容易引起學生的人格分裂,使學生出現多重性的人格或者喪失獨立人格。
2. 網絡對德育工作者帶來的挑戰
(1)網絡對德育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挑戰。網絡環境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豐富的德育理論與實踐經驗,還要有一定的網絡技術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德育工作者只有達到復合型人才的高度,才能勝任德育的任務。目前,中職學校精通網絡技術的人缺少德育工作經驗,具有較高的德育工作經驗的教師又欠缺網絡知識。因此,網絡時代的德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網絡對德育工作者工作方式的挑戰。網絡時代的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注重凸顯學生的個性,工作方式采取柔性策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發展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網絡時代提高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措施
1. 學校教育方面
(1)建立學校德育網站,為德育提供新途徑。學校要利用網絡優勢,拓寬德育新途徑,占領網絡這個德育主陣地,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其實建立中職學校德育網絡并不難,難點在于能否真正發揮實效。校園德育網站信息應該是有特色的、有感召力的,能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便捷化的服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同時,學校德育網絡可采用匿名方式,這樣學生會減輕心理壓力,了解到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從而達到較佳的效果。
(2)發揮學校隱性課程的作用。隱性課程是與顯性課程相對的,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等施加影響,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隱性課程能有效彌補顯性課程的不足,通過健康的校園精神文化、良好的學習風氣、融洽的人際關系等無形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 教師方面
(1)提高自身信息素質。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認識到網絡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質,掌握網絡相關知識完善自身,從而抵御反動、違法、暴力、色情等負面網絡信息的影響。
(2)發揮教師在德育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充分借助網絡優勢,使思想教育更為生動、形象,發揮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網絡時代的德育工作者只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就能發揮育人的功效,從而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3. 學生方面
(1)加強思想政治道德學習,提高自身對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中職學生在德育工作中占有主體地位,更應該加強自身思想政治道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健全身心素質,自覺抵制網絡中出現的不良信息。
(2)增強自身道德主體意識,提高網上自律能力。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而這些規范的形成有賴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網絡具有開放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對學生的自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學生要增強自身的道德主體意識,面對道德沖突時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提高自身的思想行為規范。
總之,網絡時代的中職德育工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德育工作者要發揮一切積極地因素,凈化網絡內容,加強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給學生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杜桂萍.網絡對德育的影響及對策[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4).
[2]常麗青.網絡對中職學校德育的機遇與挑戰[J].科學大眾,2011(2).
(沛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