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心理學理論認為:動機是激發、維持并使行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種力量.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也是引發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因. 古人曾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論斷,雖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也反映了古人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 而放眼我們當前的數學課堂,很多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社會影響、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等諸多因素,造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不明,甚至缺乏必要的動機指向,進而造成部分學生不學、厭學、破罐子破摔,從而使得數學成績大幅下滑. 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我們數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主動地投身于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從而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讓數學課堂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呢?
一、抓住點滴時機,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是生活中的工具. 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的實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是我們以后從事生活工作的需要,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習是有用的. 如初一年級第一節數學課上,教師即可抓住課題《生活.數學》,通過對居民身份證、車票、奧運五環旗等物品上數學信息的解讀,讓學生感悟數學學習與我們平時生活密切相關. 只有我們掌握了研究數學的方法,具備了解讀數學信息的能力,才能在高速發展、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中生存下來,才能不至于成為一個被社會淘汰的人,從而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樹立數學學習的正確態度,了解數學學習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
二、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
每一個數學知識,其產生的過程都伴隨著科學家和前人先哲的不懈努力,也一定是在某一實際問題的需要中應運而生的. 而作為今天生活在教室里的學生,他們缺乏對這一知識產生環境的了解,更缺乏對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經歷. 因此,很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是膚淺的,其學習動機當然也是模糊的. 因此,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探究的樂趣,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其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總是伴隨著一定的實際需要,是鮮活的,是有生命的,并不純粹是脫離我們生活的枯燥數字或公式、定理等. 如對于“勾股定理”的教學,我首先出示《九章算術》中的古題:“有一個邊長為1丈的正方形水池,在池的中央長著一根蘆葦,蘆葦露出水面1尺. 若將蘆葦拉到池邊中點處,蘆葦的頂端恰好到達水面. 問:水有多深?蘆葦有多長?”來導入新課,然后讓每一小組學生利用直尺畫出直角三角形,量出三邊長,讓學生在摸索與觀察中試著發現規律. 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可能一頭霧水,無從入手,但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豁然開朗后得到的結論對學生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學生也一定會真正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實質,對勾股定理的運用自然也就得心應手了.
三、針對學生心理,讓學生在問題懸念中產生動機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初中學生好勝好奇的心理,適時設置課堂教學懸念,使學生對某一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從而自然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將一張厚度僅約0.01 mm的薄紙進行對折,然后提問:“如果對折32次后,將有多厚?”學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紛紛猜測,有的說:“有黑板那么高.”有的說:“有教室那么高.”還有的說:“有教學樓那么高.”當教師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頂還要高很多時,學生無不驚訝萬分,紛紛表示質疑. 此時,教師因勢利導,指出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運算之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 如此精彩、獨特的懸疑設置,大大激發了學生求知的動機.
四、運用積極評價,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體驗成功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 ”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經常獲得成功,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自信,從而產生愉快的心境. 這種愉快的情緒就會讓學生與學習的內容之間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聯系,從而產生積極穩定的學習動機.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使他們不斷經歷成功的體驗. 如在學習“二次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內容時,機械反復的訓練難免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甚至厭倦、抵觸,而此時適時恰當的鼓勵或表揚則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注重情感交流,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習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健康和諧的師生情感是有效課堂的潤滑劑,它能給課堂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努力增進與學生的信任,在一言一行中透露著對學生的關心與信任,做學生心靈上的朋友,從而讓學生愛屋及烏,起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要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此外,注意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挖掘數學教學中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環節,及時、反復、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以最大化的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