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卿 李乃文
【摘要】企業與人才是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縣級經濟開發區因自身條件限制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難。政府應當在縣級開發區引進人才中起關鍵作用,利用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創造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從而使人才在縣級經濟開發區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縣級經濟開發區人才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當今世界,不論是科技的競爭,還是管理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們國家審時度勢地制定了“人才強國”戰略。其實,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需要人才,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開發區更需要各類人才。那么,縣級經濟開發區發展與人才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通過筆者近幾年的專題調研發現,凡是成功的開發區,都把人才放到了合適的位置;相反,一些沒有成功的開發區,共同的問題是企業人才匱乏。
企業與人才的關系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崇尚農耕,封建社會等級的排序是—士農工商,農民的地位僅次于士大夫,商人排在最后,社會普遍認為“無商不奸”。這些都說明中國古代社會缺乏對商人最起碼的尊重。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往那種對商人的偏見才得以慢慢扭轉。與此同時,人才開始向大城市、大企業流動,他們更愿意選擇央企、國企等,而不愿去一些縣級民營企業工作。
另一方面,有些落戶在縣級開發區的民企,盡管現在已經從事高科技行業,但由于資本原始積累是靠家族小作坊或靠資源起家,所以企業家缺乏現代化管理的思想和胸懷,有人甚至認為家族企業不需要請外人來指手劃腳,有的即使請了人才,也不肯放權,各個部門主要負責人都是安排家族內部的人,對外聘的人才則心存懷疑,缺少尊重。這是對人才的不公,同時也讓人才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從而不愿留在縣級開發區。
一直以來,國家對于人才非常重視。胡錦濤曾作出重要指示,要善于發現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珍惜人才,海納百川,廣攬賢才,從各方面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為各類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通過在一些縣級開發區的走訪,筆者了解到一些民企老總也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就得到幕后了,如果還在前面沖鋒陷陣、發號施令,企業就得后退了;要想把現代化企業做好,就得依靠懂經營會管理的現代化人才。”這種看法道出了企業對人才的依靠。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反過來,人才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也絕對離不開企業,企業與人才是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
企業吸引人才的措施
懂得用人才。千百年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培養出來的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人才當然也是士。這一點就要說說諸葛孔明,他的隆中對,其實就是求職書。當他遇到一個禮賢下士、力排眾議的老板時就下決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企業和人才的關系其實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企業老板未必是全才,但一定要懂得用才。中國古代,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懂得用人才的典型代表。西漢初年,天下已定,一次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么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尊重人才。從歷史到現實,今天的企業老板們該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為企業效力呢?時下流行的“四個留人”—前途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筆者認為還有一點就是要懂得尊重人才,這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知識分子都有一種報恩的思想,投桃報李。但是,知識分子也有自己的個性,作為企業老板要包容并且尊重這種個性。知識分子依靠智力創造價值。如果他(或她)沒有自己的見解,不堅持自己的主張,怎能成就事業。換句話說,如果他們沒有獨立的個性和堅持自我的優點,還有什么價值呢?當然,人無完人,知識分子也有缺點,但是懂得用人才,就要懂得用其所長。
要對人才寬容。即使是工作有所失誤,甚至是失敗,都應該加以諒解。畢竟,無論是研發、還是管理、生產、制造、銷售等等,都是十分復雜的,加上國內外市場的千變萬化。所以只要不是故意所為,就不能求全責備。此外,縣級開發區要盡量豐富人才的文化生活,這也是留住人才重要的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曾到山西洪洞縣考察一個內陸縣級開發區里的韓國工業園,那里的企業文化就安排得豐富多彩,這是該縣有關領導當年赴韓國招商引資時就充分考慮到的,并鄭重承諾給韓方的。所以,山西雙銀集團董事長王和平自豪地說,我們縣領導當初建園區時就想到了這一點,因為我們是中韓合資企業,原材料供應、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都離不開韓方工程技術人員,有的長年就住在廠里。為了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建起一些生活、娛樂設施,甚至按照他們喜歡的顏色粉刷房間,所以,韓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說,在這里工作,就像回了家一樣舒心。
所以,筆者認為,企業的發展往往都只注重硬件,而忽視了人文的關懷。除了必要的娛樂、體育、休閑設施以外,最大的吸引留住人才的就是軟件—企業文化。而最關鍵的就在于企業老板對聘請的人才的尊重—這是最大的企業文化,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政府應當在縣級開區引進人才中起關鍵作用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依法治國是我國國策,而其中把人才放在了重要位置,人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縣級開發區建設就更加離不開人才。但什么是人才?科學家、院士、教授、專家、海歸博士、碩士等等,這些當然都是人才,但是除了這些研發人才以外,還需要其他一些人才,比如,高級技工、銷售人才等等。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人才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人才,就是指具有某些專業特長的人,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然而,縣級經濟開發區在引進人才時困難重重。一些大學畢業生,不愿選擇去縣一級城市發展,原因是縣一級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創業條件都不如大城市。
但是,從就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大城市競爭激烈,而且很難嶄露頭角。相反,大學畢業生到縣一級創業會有更廣闊的舞臺,脫穎而出的機會更多,競爭相對也不那么激烈。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縣一級城市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具備一定的條件吸引人才來縣級開發區興業。
縣級開發區吸引人才,關鍵是政府要起主導作用。2011年,山西省長治縣(省十強縣排第四)就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大學畢業生來縣開發區就業。長治縣長李文兵介紹,他們的具體方案是每月由縣財政發工資2000元,人才所服務的園區內民營企業解決五險一金,發獎金,解決食宿,人才的檔案放在縣人事局,聘期一年,合同期滿后,由企業與學子雙向選擇,達成意向后簽定正式合同。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政府之所以能夠在縣級開區引進人才中起關鍵作用,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民營企業急需人才,但是他們由于種種原因往往招聘不來人才。政府有公信力,可以發揮企業招聘的作用。對于來應聘的人才而言,他們一旦被政府錄用,就意味著一切都有保障。一年后,經過雙向選擇,如果達成意向,就可以簽訂正式合同。現在已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學子在長治縣作貢獻。過去聘請人才,目光只是瞄準能創新的研發的高級、尖端人才,而忽視了中級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治模式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其次,即使有的地方財政不夠好,不能為學子們解決第一年的工資,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可以有作為的。總之,作為園區的管理者的政府部門,應該盡最大努力千方百計地幫助園區內的企業引進與培養各類人才,使園區又好又快發展,最終實現多贏。
(作者分別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