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要: 作者采用文獻資料法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體育課程目標進行縱向比較,并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美國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狀況與發展動態進行橫向分析比較,提出了對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發展變化的幾點認識,為使體育課程理論更加完善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也為廣大體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上起到方向上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體育課程體育教學目標研究比較
2000年后我國的體育課程展開了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我國學校體育的實踐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要求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幾十年來總結出的我國體育課程教育教學原理和理論。
1.體育課程目標分析
體育課程的任務在于實現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學校教育目標。體育課程目標是國家教育目標和學校培養目標的具體化。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課程的亞目標,它是體育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準。
體育教學目標涵蓋了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具有統一性。體育教學目標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中的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基本途徑之一,在任何階段增強學生體質仍是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首要目標。體育教學任務是體育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完全符合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2.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體育課程目標的發展
表中反映了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演變的過程,在2001年以前,我國的體育教學目標大致上都注重身體素質的鍛煉、基礎技術與技能的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而觀察性、測量性及評價性不強,忽略了實質性的問題,導致可指導性的意義較低。2001年10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供實驗使用的《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該課程標準對體能、知識、技能、興趣、愛好、習慣、心理、交際、社會適應、生活態度等諸多方面的教育目標提出了要求,它將各個教育目標分為五個領域,并把各領域目標層次進行了細致的劃分。可以說,21世紀的體育教學目標反映的應該是個體的全面發展的需要。目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規定從發展原有的掌握運動知識技能、增進身體健康、為社會服務到發展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演變,充分說明了人們對體育增進人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認識的重大改變,所追求的體育本身應有的價值得到了實現。
3.美國的體育課程目標研究
美國沒有統一的體育課程標準和教育目標,州屬的教育委員會有權決定本州教育發展的政策和目標。雖然各州屬教教委會育委員會在制定政策法規時各有不同,但在實質政策中大都規定通過體育促進學生在身體、認知、社會和情感面的發展(見上表),美國課程的哲學思想就是“個體化和公平”。它強調學生通過體驗個體化的課程,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并幫助學生建立切實可行的個人目標,同時把美國最佳體適能計劃,也把體育“態度”形成寫入了課程目標,這說明美國在課程目標中都把“態度”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于2000年頒布了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該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有以下4點:(1)發展學生的多種動作技能和閑暇活動技能有關的能力;(2)逐步理解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3)逐步獲取有關游戲和運動的規則和策略;(4)通過體育和娛樂計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4.我國與美國體育課程目標比較分析
中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將學習內容劃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領域。這5個領域實際上表達了兩個主要目標:健康目標,它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集中體現了體育課程的主體價值取向,是我國體育課程目標的本質,因此由上面3項構成的目標體系是目標的實質結構,運動目標,包括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它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必要手段。
美國各州在體育教育目標中更注重的是“個人發展”與“自我發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中心”,片面強調學生個性,容易導致體育教學自由化和自流化;注重個體的社會化,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完成社會教育方面的任務,培養學生正確從事體育活動的態度,布置教育方面的任務;注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均衡學生的協調能力;把體育教學作為一種授知、技能的過程,以便提高社會生產力,加強社會觀念和公民責任感,完善生活。
5.結論
5.1學校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核心
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是指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與活動所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所設定的目標是最低標準,是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它分為五大目標,目標間互相聯系,互相融合,并決定體育與健康課的內容與方法、方向與過程,是評估課程的重要依據,對課程的實施起指導作用。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劃分為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個遞進的目標體系,其中課程目標制約著其他目標,屬于“上級目標”,領域目標制約著水平目標,屬于“中級目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受控于課程目標,又控制和指導水平目標,水平目標屬于“下級目標”。
教學目標體系分為認知目標、健康目標、情感目標和運動目標,這四個目標體育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并形成“體育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各種具體的教學目標”的目標體系。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屬于“終極目標”,是對教育方針和地方政策的目標具體化,是具體貫徹落實課程目標的根本途徑,是達到學生健康總體目標的基點,是課的出發點和歸宿。
5.2學校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優化方向
“終身體育”“快樂體育”作為現代體育的新思潮,對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確立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注重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還應堅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體育教學通過對學生灌輸“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素質,培養正確的鍛煉習慣,提高學生運動能力與運動興趣、愛好,增進健康,形成以“健康第一”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體育教學目標體系。
新時期體育教學目標在指導體育課程改革中,既要注重學生個體需要的體現,又要向著體育運動、體育教學的健康價值、實用價值方向可持續發展,體現體育教學服務于社會,滿足于個體需要的功效。它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使體育課達到促進學生健康的目標,發揮體育課程的多種功能,如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與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王子樸等.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
[2]季瀏,胡增犖.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3]閻智力,金玉光.中美中小學體育課程目標比較研究[J].天津體育學報,2005,20,(1):37-40.
[4]李建軍.中國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日本保健體育課程目標的比較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6):43-46.
[5]于開峰.現代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研究[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3,(12).
[6]盛偉.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回顧與展望[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7]周紅律.建國以來我國高校體育的沿革及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1).
[8]余云德.論體育課時教學目標設計與表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4):518-521.
[9]張繁榮.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沿革及其疑惑問題[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