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華
摘要:通過對德江天麻生態立地環境、自然生活史的分析,人工栽培技術的梳理,天麻產業目前的發展態勢的闡述,指出德江天麻產業未來需要在基地培育、病蟲害防治以及產業政策支撐上做好籌謀。
關鍵詞:德江縣;天麻產業;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F2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5-0166-0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蘭科植物干燥塊莖。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尚有“赤箭脂”、“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木浦”、“明天麻”、“閻狗”、“定風草”、“白龍皮”、“赤箭”等別稱。德江天麻于2005年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根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規定》對德江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其保護區域為貴州省德江縣高山鄉、沙溪鄉、泉口鄉、長豐鄉、楠桿鄉、平原鄉、堰塘鄉、合興鄉、復興鄉、煎茶鎮、楓香溪鎮等十一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德江天麻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一、德江天麻生境
中國天麻屬發現有六種,作為藥用的主要有四種變形。即原變型—紅天麻、黃天麻、烏天麻和綠天麻,德江天麻以紅天麻和烏天麻為主,個大、肥厚、質堅實,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屬含量極微、無農藥殘留 、污染、食用安全等特點使德江天麻具有獨特的品質和較高的藥用、保健價值。經貴州省中醫研究所化驗、檢測,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國藥典規定含量高0.13%,維生素C的含量4.4mg/g,14種游離氨基酸總含量為3%。
1.德江天麻的立地條件:德江縣位于貴州高原的東北部斜緩坡上,武陵山系與婁山系交界處,東與印江相鄰,南與思南接壤,西與鳳岡交界,北插沿河、務川之間。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無霜期達295d。平均日照時數1 115h,年降水總兩1 127mm~1 253mm,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河溪眾多,共有河流179條,均屬烏江水系。整體地勢西北高,中部緩,東部波狀起伏,由碳酸類巖石和碎屑巖石覆蓋,發育黃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在縱橫山脈和溝谷之間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上有高大灌木、茅草作為天然屏障,下有5cm~30cm厚的枯枝落葉層、腐殖層,生態條件優越,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德江天麻的立地條件。
2.德江天麻的自然生活史:德江天麻山區自然條件下一代生活史的完成所經歷的時間為36個月,其中包含“種子形成原生球莖→次生球莖→箭麻→抽蓑→開花→形成蒴果→種子成熟”[1]全過程。
3.德江天麻人工栽培:野生或撫育的優質箭麻,通過開花、授粉、受精后,由花的脂肪形成果實,胚珠成熟形成種子,種子在萌發菌的作用下,形成原生球莖,繼而在蜜環菌的作用下,形成米麻、白頭麻、箭麻。用箭麻塊莖抽薹開花而接出的種子進行繁殖的方法,是天麻的有性繁殖;用天麻的營養器官米麻、白頭麻做種進行的繁殖,是天麻的無性繁殖。兩種方法截然分開稱兩段式栽培法,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稱一段式栽培法。
二、德江天麻產業發展現狀
在銅仁地區“十二五”科技規劃中,德江天麻已作為中藥材示范基地進行打造。為加快推進天麻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縣委、縣政府圍繞“天麻強縣”目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縣政府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共整合國家扶貧項目資金1 000多萬元,按《2011年德江縣天麻產業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與德江縣天麻自然資源分布和天麻生產發展實際,在過去20余萬m2基礎上,新增天麻栽培面積15萬m2,布局在高山、沙溪等八個鄉鎮。其中高山、長豐和泉口鄉片區實施7萬m2,沙溪、楠桿和平原鄉片區實施7萬m2,合興和堰塘鄉片區實施1萬m2。高山天麻示范場、康奇藥植開發公司和天宇天麻公司分別承擔3個片區的供種與技術指導服務,采取“公司+示范”的核心示范推動、“示范+大戶”的輻射示范帶動和“大戶+小戶”的拓展示范聯動等方法,分別抓好任務鄉鎮的核心示范點,通過核心示范帶動大戶,大戶帶動小戶,按連接序列為天麻種植戶提供優質麻種、菌種和技術服務,以合同保護價回收農戶所生產的鮮品天麻,調動廣大天麻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帶動產業發展。同時,每個核心示范點就近輻射聯系對應多個大戶,形成核心示范點與種麻大戶的發展網絡,推動片區天麻規模發展。
按照全縣發展15萬m2的要求,縣政府決定采取夏季有性繁殖栽培增種源,冬季無性繁殖栽培擴規模的發展模式,有性繁殖栽培10.5萬m2,無性繁殖4.5萬m2。僅高山片區有性繁殖栽培就達4.9萬m2,“鳳凰山天麻示范基地”建成,標志著該鄉境內已有了兩大天麻示范基地,其中今年新建的鳳凰山天麻示范基地總面積達53.33 hm2。
德江天麻目前已經列入國家標準委下發的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并且獲得了國家商標局下發的《德江天麻商標注冊證》,標志著德江天麻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運行軌道。
三、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對策
1.建設天麻種植基地。(1)生態化建設德江天麻良種繁育基地:貴州德江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應該發揮其后發優勢。作為生態環境優越擁有2 071km2的國土資源,應當因地制宜的發展天麻生產,建議在德江縣建立野生天麻種源保護地,通過有性繁殖培育優質天麻種子。擯棄“砍伐一片、火燒一片、種植一片”的原始種植方式,嚴格保護野生天麻生態林,維護天麻良性生態環境。(2)科學性建設德江天麻規模化種植基地:德江縣野生天麻規模種植,是充分發揮德江縣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形成德江縣特色經濟、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提高縣域整體經濟實力。但德江天麻之所以取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最重要是德江縣獨特的地質、地形地貌、土壤質地以及光、熱、水、氣等條件的組合。“海拔800m~1 400m山地雜木混交林、竹林、灌叢地、遮陰度65%~80%,土壤為黃砂壤、砂壤,地表枯枝落葉層、腐殖質層≧2cm,pH值4.5~6.5的地域”[2],才是德江地道天麻的產區。必須按照國家中藥材GAP種植基地的要求,種植要符合標準操作過程SOP,要融入中醫藥配伍理論研究,搞清植物間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代謝對土壤微環境及微氣候的影響,適時調整種植策略。在種植基地品種栽培過程中,要顧及重要理論中“整體觀念”、“辯證思想” 理念和“陰陽互補”觀點,從中醫學的角度指導中藥材天麻的種植。杜絕泛種濫栽,使雜菌滋生蔓延,或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相關部門要詳細調查、規劃,制定出臺具體實施細則。(3)集約化保持適度種植規模:農業產業化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引導農民走向市場,提高農業的組織程度,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主要途徑。德江天麻生產應該走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道路。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克服分散、粗放經營的弊端,壯大天麻產業整體競爭能力。
2.加強對天麻病蟲害的研究和預防:“瘤座孢科真菌尖孢鐮刀菌、暗梗孢科柱孢屬的真菌、球蓋菇科真菌白環銹傘菌、綠霉菌、鏈孢菌、曲霉菌等”[3]都會引起天麻塊莖腐爛,中科院在云南昭通天麻基地采到了五種真菌實體,它們對天麻塊莖腐爛都有影響,另外蟲蝕、鼠害對天麻生產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新的病蟲害肯定會不斷出現,我們必須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天麻病蟲害的機理,及時進行防治處理,關鍵做好預防工作。
3.統一協調,合力打造德江天麻產業的聯合艦隊:德江縣經濟基礎較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科技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是“欠發達、欠開發”的縣域,在這樣條件下,必須整合林業、農業、質檢、藥監、衛生、計劃、科技、扶貧、工商、稅務、財政、氣象、生物創新等相關聯部門單位,統一協調、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形成合力,發揮群體勢能效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云南昭通天麻產業發展模式為借鑒,以“畢節模式”為楷模,打造德江天麻產業輝煌明天。
參考文獻:
[1]周鉉.天麻[M].昆明:云南省科技教育廳,2006:107.
[2]孫志國,周學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德江天麻的保護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1,(22).
[3]張光明,楊廉璽.昭通天麻的研究與開發[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38.
[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