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宇
摘 要: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當今小學語文課應具有怎樣的特征?全文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教學《金子》為例,說明小學語文課應具有語文味;以學習《愛如茉莉》為例,說明小學語文課應具有人情味;以學習《安塞腰鼓》為例,說明小學語文課應具有書卷味;以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說明小學語文課應具有兒童味;小學語文教師要凸顯自身的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語文課應具有自主味。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課 “五味”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時空。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認為如下“五味”是當今小學語文課應具有的特征。
一、語文味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用語文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語文的無窮內涵。因此,應打造具有“語文味”的課堂。什么是“語文味”?包括文學、構思、形象、哲學、意境、情趣等,也就是語文的文學韻味。要想讓小學語文課有“語文味”,就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另外,小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圍繞“語文本體”,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那么語文的本體是什么?即“怎么寫”,就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承載這些內容。
那么,如何讓教師上出“語文味”?如教學《金子》,我一開始就提問:彼得最后找到金子了嗎?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文段品讀語言后,再發散思維說出彼得是怎樣找到金子的。最后結束時讓學生總結“真金”是什么,創作小詩《我有一個夢想》。這樣的課學生學得很有滋味。
二、人情味
《新課標》指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時空。因此,一節好的小學語文課應該使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學習。學生設身處地地想、體驗,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產生共鳴,這樣課堂就會充滿“人情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有“人情味”,主要包含三層意味:一是要有情趣;二是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三是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如教學《愛如茉莉》,文章語言很樸實,滿含著父母之間深深的愛。我采用聲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讀方式,創設一種溫馨的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與文本及作者產生情感的交匯。領會父母之間的關愛像茉莉一樣,雖淡雅,卻沁人肺腑,讓人感動。在學完課文后,我和他們談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更富有“人情味”,語文課才更有效率。
三、書卷味
小學語文課堂還要有點“書卷味”。語文學習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內化過程。教師的文學修養和學生的文學素養都凸顯了語文課堂的“書卷味”。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浸潤心靈,啟迪智慧;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常常靈光閃現、靈氣勃發;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有較高的學識素養和寬闊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營造溢滿書卷味的課堂氛圍,讓書香充溢學生的心田;要引導學生在課內課外積累、背誦優秀詩文、篇章,并養成圈點、批注、摘抄、給課文補白的讀書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感和語文能力。
《安塞腰鼓》結尾:“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我設計了在耳畔前加上“響徹”一詞,讓學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學生討論后認為這一句話是寫腰鼓演奏停止之后,人們還沉浸在富有激情與生命力的表演中,久久未回過神來的情景。而“響徹”寫出了聲音的清晰響亮,破壞了作者精心設計的腰鼓表演停止后寧靜悠遠的意境。這樣一添詞,學生很快就體會到散文簡潔的語言下隱含的深厚內涵。
四、兒童味
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學習、運用母語的教育。要在小學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我們就必須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兒童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們必須還兒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在“還”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主要寫了“我”去金華游覽雙龍洞的所見所聞,生動具體地描述了雙龍洞的特點,表達了自己喜愛雙龍洞的心情,贊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教學時我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確定教學重點,理解“好奇”、“仰臥”、“稍微”時,讓學生扮演游客或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親身體驗進入孔隙的滋味,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
五、自主味
語文課的“自主味”,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主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并能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自主味”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凸顯自身的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在教學中用開放的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努力做到: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成為出色的演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內容情境中。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小學語文課堂不是秀場,流光溢彩、滿目繁花本不該屬于它,讓我們洗盡鉛華,用小學語文課的“語文味、人情味、書卷味、兒童味、自主味”感染每個孩子,讓孩子喜歡上小學語文課,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幫助他們樹立起自覺學習語文的信心,從而不斷發揚光大祖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9.
[2]語文課堂教學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6.
[3]教育過程最優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
[4]自主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