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霞
暑假,我參加了中國教師專業發展論壇,有幸聽到了著名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的專題講座《有效課堂哪里來》,感受頗深,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在報告中,錢志亮老師從什么是有效課堂、誰能使課堂有效、有效課堂的條件、有效課堂的實施以及有效課堂的評價五個方面講了對于如何實現課堂有效性的具體做法.
原文如下:(括號內是我的思考)
一、有效課堂的概念——科學地理解
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掌握規定教學內容的教學叫有效教學,單位時間內高效、高質完成教學任務的課堂叫有效課堂.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應以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課堂的每個環節都體現出有效性. 同時,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它指向的是教學的效果,不管你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教學手段. )
二、有效課堂的前提——專業化的教師
在報告中,錢教授對教師的職業理想、教育觀念、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德育能力、人際協調能力、教學科研意識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是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應該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要始終保持積極情緒,因為教師平時的一點一滴都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 )
三、有效課堂的條件——精心的備課
1.備教材(教學內容);2. 備心境(心理準備);3. 備學生(知識背景);4. 備導入(激發興趣);5. 備方法(教學策略);6. 備設問(現場反饋);7. 備層次(教學過程);8. 備訓練(鞏固應用);9. 備語言(感染吸引);10. 備板書(邏輯思路);11. 備課件、教具(輔助教學);12. 備小結(推扶提升).
(聽了錢教授的報告,反思自己平時的備課,感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真不少. 平時在備教學內容上需做到“兩備”“三問”.
兩備:在吃準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先自己個人備課,再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取長補短、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強化對課標、教材的學習和研究.
三問:在備課過程中清楚地解決“為什么教”、 “教什么”(讓學生得到什么)、“怎樣教”(用什么方法讓學生得到)三個問題,讓教學目標明確.
其次在備層次環節,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承認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雖然同在一個班級,可學生間的認知水平差異很大. 聰明的學生悟性較高,有些內容不需要老師教就能自己悟出來,這些學生學習數學是非常容易的;好多學生雖然智力水平一般,可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每次作業,這樣做題多了,也就熟能生巧了;糟糕的是還有一類學生,雖然很努力,可回報很少,成績總是上不去. 針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為營造更有效的課堂教學, 多數學生怎么教?加什么給“吃不飽”的學生?怎樣幫“吃不了”的學生消化?既使“吃不了”的學生跟得上,又使“吃不飽”的學生“吃得飽”,這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
四、有效課堂的實施——有效地講課
1. 優化教學過程;2. 確保視覺通道順暢;3. 確保聽覺通道順暢;4. 巧用維持課堂秩序的策略;5. 分析課堂死沉的原因.
(授課的實質是讓學生感知教學信息.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么教?當學生對于我們講過幾遍的問題還未掌握時,是否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講得不到位的地方?根據班級情況,我們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更容易聽懂?在課堂改革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生視覺、聽覺通道順暢,由看——看到——看懂,由聽——聽到——聽懂.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實物、教具或多媒體課件,用演示法向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學習內容,并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等感知活動獲得感性認識;或根據一定的學習任務,用操作實驗法引導學生利用一些設備或學具獨立操作,從中獲得直接經驗,形成自我體驗,以期達到“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和用眼看數學”. 如在講授“中心對稱圖形”時,可先拿出課前設計繪制的各種形狀、顏色的若干個中心對稱圖形,引起學生好奇的興趣. 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條、火柴棒、硬紙板等作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 讓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形象,在具體的演練中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這樣不但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培養了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五、有效課堂的評價——全面地評課
評價“好”課的標準:4個“I”.
Interest:興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Information:信息,學到多少東西.
Influence (Impact):影響,知識結構、人格魅力影響.
Interaction:師生互動、學生參與、教學相長.
(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就是“好課”.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習興趣是有效課堂的前提. 還主動權給學生是有效課堂的關鍵. 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喚醒課堂上的“主人”,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的有效. 一堂有效的數學課,就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他們聽得懂的教育,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成功感. )
葉瀾教授曾說過:所謂好課就是有效教學的課. 他認為“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課就可以算是好課了. “扎實”的課是有意義的課. “充實”的課是有效率的課. “豐實”的課是有生成性的課. “平實”的課是常態下的課. 課堂里要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的構成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真實”的課是有待完善的課. 這種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課堂教學呼喚有效,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因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